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1课第1课时生活处处有哲学内容摘要:
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在汉语中,哲学是爱 智之学。 2.哲学的功能 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 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正确对待社会进步 与个人发展,正确对待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正确对待 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 指导。 3.哲学的任务 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 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 典例 2】 马克思 说 : “ 没有哲学,我就不能前进。 ” 对 这句话可以这样理解 ( ) ① 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② 哲学的任务 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③ 没有哲学的指导, 人们就会寸步难行、一事无成 的艺术 A.①②④ C.①③④ ④ 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 B.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A。 解答本 题可采用排除法。 ③ 的说法太绝对,因此 本题应选 A。 2.现代工业文明的高速发展,使物质生活的富足成为现实。 然而,资源的枯竭、环境的破坏、人口的膨胀使人类面临严重 的危机。 人们在经过了一系列思考后理性地选择了走可持续发 展的道路,使落实科学发展观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这主要体 现了 ( ) A.所有自觉的思考都触及到具有哲学性质的问题 B.哲学的智慧是在人们的头脑中产生的 C.真正的哲学能够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 改造世界 D.没有哲学就没有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 [答案 ]C [解析 ]本题题意说明人们用自己在思考中形成的观念来指 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体现了真正的哲学能够指导人们正确地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故选 C。 1.哲学并不是高高地悬浮于空中的思想楼阁,它与我们的 生活、与我们置身于其中的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 “哲学开始 于仰望天穹。 ”这段话说明 ( ) A.哲学的发展与大自然有关 B.一切科学知识都是人们处理与外部世界关系的结果 C.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D.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从哲学开始 [答案 ]C。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1课第1课时生活处处有哲学
相关推荐
义 ① 本质:立党为公、执政 为民。 ②集中概括:“中 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 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 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 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 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① 第一要义:发 展。 ②核心:以 人为本。 ③基本 要求:全面协调 可持续。 ④根本 方法:统筹兼顾 联系 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的成果
法论的指导。 【 典例 2】 在大型 工程的建设中,工程师更需要有哲学的 思想,并将哲学思维充分运用到工程建设中去,用以指导工程 建设。 这说明 ( ) A.任何哲学都对实践活动具有正确的指导意义 B.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C.哲学都源于人们的实践活动和对实践的追问 D.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解析 ]B。 工程师运用哲学思维指导工程建设,体现了哲学
是指作为规律的联系,不是浮现在事物表面的 现象的联系,而是隐藏在事物现象之中的本质的联系。 (3)“必然” 是指规律是必然而非偶然的联系。 (4)“稳定”是指规律不是多变的、易逝的 联系。 2. 规 律的特点 (1)规律的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2)规律的普遍性:规律是普遍的。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 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
新衣裳。 小街走,大街站, 有谁需要赶快上。 帮助老,扶持幼,宾至如归暖洋洋。 ”这首 童谣表达了人们对广州亚运志愿者“绿羊羊”的赞许和认可。 这表明 ( ) ① 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② 人们进行价值判断 和价值选择的标准是主观的 ③ 对一个人的价值评价主要看他 获得多少赞誉 ④人生价值是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一般标准、最 高标准是一致的。 误区 1: 价值 判断与价值选择是因人而异的,因此,人们 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是主观的 注意: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是因人而异的,是因为人们对 事物作出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受业已形成的思想、观念的影 响,但不能因此否定评价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正确与否的标准 的客观性,对同一问题,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应该怎么 做、不应该怎么做
的。 ②价值观是人生 的重要向导,是我们能否拥有美好生活的航标。 寻找正确的价 值观就是寻找人生的真谛。 【 典例 2】 公民道 德重在养成,社会风尚重在培育。 评选 表彰来自基层的道德模范,褒奖群众身边看得见、摸得着、学 得到的 “ 平民英雄 ” ,推崇在基层涌现的 “ 凡人善举 ” ,能够 引导广大群众见贤思齐、争先创优。 这表明 ( ) A.世界观能指导人们正确地改造主观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