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第7课第1框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内容摘要:

提示: 从不同时期归来的海外学子身上折射出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爱国主义。 课堂互动探究 正确认识民族精神的作用 核心知识突破 有重大的作用 , 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 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 支撑中华民族生存 、 发 展的精神支柱 , 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 、 强 大的精神动力 , 是中华民族之魂。 、支撑作用和激励作用几个方面展开,包含了历史、现实和未来三个角度,但都是从精神动力的意义上讲的。 (1)凝聚作用。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 56个民族的共同精神财富,国家的统一、各民族的团结,要由这个共同的民族精神来维系;各民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由这个共同的民族精神来凝聚。 (2)支撑作用。 民族精神是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特别是当民族生存的物质条件遇到困难、前进发展遭受挫折的时候,这种支撑作用更为重要和明显。 (3)激励作用。 强大的民族精神力量不仅可以促进民族物质力量的发展,而且可以使一定的物质力量发挥出更好、更大的作用。 伟大的事业需要并将产生崇高的精神,崇高的精神支撑、推动着伟大的事业的发展。 具有坚强精神的民族才是有前途的民族。 中华民族精神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民族振兴的精神动力。 (2020高考北京卷 )一个民族在灾难中失去的 , 必将以民族的进步获得补偿。 中华民族历来具有在艰难困苦中不屈不挠 、 团结奋战的光荣传统。 不论多大的灾难 , 都压不弯她挺拔的脊梁。 1998年抗洪抢险 , 几十万官兵和百万民众同洪水展开殊死搏斗 , 形成了伟大的抗洪精神。 例 1 2020年 “ 非典 ” 疫情蔓延 , 党和政府带领全国人民群防群控 、 共克时艰。 2020年冰雪 “ 封冻 ” 半个中国 , 全国人民用爱心将冰雪融 化。 汶川 、 玉树特大地震撕裂了大地 , 全国 人民心手相连 , 奋力救灾 , 形成了 “ 万众一 心 、 众志成城 , 不畏艰险 、 百折不挠 , 以人 为本 、 尊重科学 ” 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 灾 难考验了中华民族 , 也冶炼了中华民族。 “ 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 ”。 运用 《 文化生活 》 中的相关知识,指出上述材料体现了什么精神,并说明这种精神在中国人民战胜灾难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 解析 】 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及作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第一小问,“中华民族历来具有在艰难困苦中不屈不挠、团结奋战的光荣传统 ”,反映了中华民族具有自强不息、团结统一的精神,这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第二小问,承上题分析,材料既然体现了中华 民族精神,此题也就转化为说明中华民族精神 在中国人民战胜灾难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根 据中华民族精神作用,不难得出答案。 【 答案 】 (1)中华民族精神。 (2)中华民族精神是团结中华各族人民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战胜灾难和困难的精神支撑和精神动力;能够转化为激励中国人民战胜灾难和困难的强大力量;在战胜灾难和困难的每一次过程中,中华民族精神都得到了丰富和发展,成为任何困难都难不倒中国人民的不竭力量源泉。 准确把握当代爱国主义的主题。 爱国主义贯穿于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 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相辅相成,无不体现着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