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单元5内容摘要:
同一方向运动, A车的速度 vA= 4 m/s, B车的速度 vB= 10 m/s。 当 B车运动至 A车前方 7 m处时, B车以 a= 2 m/s2的加速度开始做匀减速运动,从该时刻开始计时,则 A车追上 B车需要多长时间。 在 A车追上 B车之前,二者之间的最大距离是多少。 总结: 解答追及,相遇问题时要特别注意明确两物体的 位移关系 、 时间关系 、 速度关系 ,这些关系是我们根据相关运动学公式列方程的依据。 ( 2) 常用方法 解析法 临界状态分析法 图像法 相对运动法 甲乙两车同时同向从同一地点出发,甲车以 v1=16m/s的初速度, a1=- 2m/s2的加速度作匀减速直线运动,乙车以 v2= 4m/s的速度, a2= 1m/s2的加速度作匀加速直线运动,求两车相遇前两车相距最大距离和相遇时两车运动的时间。 解法一:当两车速度相同时,两车相距最远,此时两车运动时间为 t1,两车速度为 v 对甲车: v= v1+ a1t1 对乙车: v= v2+ a2t1 两式联立得 t1= (v1- v2)/(a2- a1)= 4s 此时两车相距 Δx= x1- x2= (v1t1+ a1t12/2)- (v2t1+ a2t12/2)= 24m 当乙车追上甲车时,两车位移均为 x,运动时间为 t,则: v1t+ a1t2/2= v2t2 + a2t2/2 得 t= 8s 或 t= 0(出发时刻,舍去。 ) 解法二: 甲车位移 x1= v1t+ a1t2/2 乙车位移 x2= v2t+ a2t2/2 某一时刻两车相距为 Δx Δx= x1- x2 = (v1t+ a1t2/2)- (v2t+ a2t2/2) = 12t- 3t2/2 当 t=- b/2a 时,即 t= 4s 时,两车相距最远 Δx= 12 4- 3 42/2= 24m 当两车相遇时, Δx= 0,即 12t- 3t2/2= 0 ∴ t= 8s 或 t= 0(舍去 ) 一列火车以 v1的速度直线行驶,司机忽然发现在正前方同一轨道上距车为 x处有另一辆火车正沿着同一方向以较小速度 v2做匀速运动,于是他立即刹车,为使两车不致相撞,则 a应满足什么条件。 方法 1:设两车经过时间 t v1t- at2/2- v2t= x 化简得: at2- 2(v1- v2)t+ 2x= 0 当 Δ= 4(v1 - v2)2 - 8ax< 0 即 a> (v1- v2)2/2x时, t无解,即两车不相撞 . 方法 2:当两车速度相等时,恰好相遇, v1- at= v2 v1t- at2/2- v2t= x 解得 a= (v1- v2)2/2x 为使两车不相撞,应使 a> (v1- v2)2/2x 一列火车以 v1的速度直线行驶,司机忽然发现在正前方同一轨道上距车为 x处有另一辆火车正沿着同一方向以较小速度 v2做匀速运动,于是他立即刹车,为使两车不致相撞,则 a应满足什么条件。 方法 3: 后面的车相对前面的车做匀减速运动,初状态相对速度为。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单元5
相关推荐
线 运动, t= 0时刻同时经过公路旁 的同一个路标.在描述两车运动的 v- t图中 ,直线 a、 b分别描述了甲、乙两车在 0~ 20 s的运动情况.关于两车之间的位置关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在 0~10 s B. 在 10 s~20 s C. 在 t=10 s时两车在公路上相遇 D. 在 t=20 s 答案: BD 如果删除“ t= 0时刻同时经过公路旁的同一个路标”,
做 失重 现象 . 物体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 N′ (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的重力,这种现象叫做 超重 现象 . 超重 向上加速 向下减速 加速度向上 失重 向上减速 向下加速 加速度向下 【 变式训练 1】 为什么大人可以拉动小孩。 点拨:大人和小孩之间的拉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而分析小孩的运动,要看小孩所受最大静摩擦力与拉力的大小关系。 一个物体静止在倾角为 60o的斜面上 ,物体的质量为
做 平抛运动的物体 2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 1 2 3 结论 : 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二)平抛运动水平方向的运动规律 y X ? ? o h 4h 9h ? Y x v mg 平抛运动过程分析 y x v mg 平抛运动过程分析 y x v mg 平抛运动过程分析 y x v mg 平抛运动过程分析 平抛运动
N f0 二、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 练习 2 .如图所示,处于水平地面上的物体。 ( 1)静止 F v G 练习 2 .如图所示,处于水平地面上的物体。 ( 2)向右匀速运动 二、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 f F N F v G N f 二、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 练习 2 .如图所示,处于水平地面上的物体。 ( 3)向左运动 F v G N 物体在水平面上向左运动 f 物体在水平面上向右运动 F v G
状态、所受其他外力、形变程度来决定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支持力、绳子拉力都属于弹力 BD 判断弹力有无的方法: 假设法 几种常见的弹力 常见的弹力:弹簧的弹力、绳的拉力、压力和支持力 弹簧的弹力大小遵守胡克定律 F = k x 弹性限度内 轻绳、轻杆、轻弹簧的区别 △ F = k △ x 沿绳 不一定沿杆 沿弹簧轴线 注意 :有多少个接触面就有可能有多少个弹力 A B O
应用物理图象的优越性: (1)利用图象解题可以使解题过程简化,思路更清晰,比解析法更巧妙、更灵活.在有些情况下运用解析法可能无能为力,用图象法却能使你豁然开朗. (2)利用图象描述物理过程更直观.从物理图象中可以更直观地观察出物理过程的动态特征.当然不是所有的物理过程都可以用物理图象进行描述. (3)利用图象分析物理实验.运用图象处理物理实验数据是物理实验中常用的一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