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一42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6内容摘要:
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力、质量之间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 ” 三、 实验探究 思想方法:控制变量法 问:要探究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关 系,我们一般采用什么探究方法。 (控制变量法) 问:在本节课的实验中我们要如何控制变量。 视频展示: ( 1)保持质量不变,探究加速度和外力之间的关系。 ( 2)保持外力不变,探究加速度和质量之间的关系。 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引导学生分析: ( 1)如何测量加速度。 可以通过打点计时器和纸带测量加速度 可以通过光电门测量加速度 可以通过频闪照片测量加速度 ( 2)如何提供恒定的合外力。 如何测量合外力。 分析:小车所受到的拉力的大小约等于托盘对细线的拉力的大小 讨论:如何平衡摩擦力。 说明:实验时,托盘和托盘内砝码的总质量必须远小于小车的质量。 实验方案的制订 方案一:通过打点计时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 1)要求学生分小组讨论实验方案 列举实验所需要的器材,画出实验草图,拟订实验步骤,制作记录数据的表格,然后规划出 a— F 图象和 a— m, a— 1/m 图象 ( 2)请各讨论小组推荐一名代表,代表本组交流实验方案 ( 3)通过课件展示实验方案 方案二:通过比较法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 1)。人教版必修一42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6
相关推荐
4 4 质量 F一定 ,加速度 a与力 m的关系 第二次 第一次 加速度(m/s2) 位移 (m) 时间 (s) 力 (N) 质量(kg) 4 4 实验结论: 所受外力一定,即 实验看到: 所受外力一定,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即 121221mmSSaa 1221mmaa mka 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 : 其数学表达式是: (其中 k为比例常数 ) 牛顿第二定律 物体的加速度跟 作用力成正比
的单位关系 . 在物理计算中 , 如果所有已知量都用同一种单位制的单位来表示 , 计算结果也必定是用这种单位制中的单位来表示的 . 因此在计算过程中不必把各物理量的单位一一代入 , 只要在式子末尾写出所求量的单位即可 , 从而使计算简便 . 通常物理计算中都采用国际单位 . 特别提醒: 利用单位制进行计算时 , 可对计算结果的正误进行检验 , 如用力学国际单位制计算时 ,
S1 S2 S3 S4 S1 S2 S3 S4 表一: (小车 + 砝码)质量 = g 纸带编号 砝码质量 mb/ g 小车 +砝码 m / g 位移 S / m ⊿ S / m 加速度 a / m/s2 平均值 a / m/s2 S1 S2 S3 S4 S1 S2 S3 S4
质量 加速度与力的关系 •实验的基本思路:保持物体的质量不变,测量物体在不同力作用下的加速度,分析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实验设计 •方案 1:小车后面连接一纸带,用打点计时器记录小车的运动情况。 根据所打的点计算小车的加速度,然后再看力和加速度的关系。 •方案 2:根据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可知:
式的人物,被恩格斯称为“最博学的人”,西方文化的奠基人。 除了亚里士多德的巨大威望,他的观点又与人们许多生活经验一致。 当时人们普遍接受这样的基本观点,即天上的运动应该是完美的匀速圆 周运动,地上的物体都应该是静止的。 即使现在,学生在对某运动物体受力分析时还是下意识的认为运动方向上一定有力的作用。 ) 直到三百多年前,伽利略提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摩擦阻力的缘故。
会使自己沿曲线运动,而只保持在 直线上运动。 笛卡儿观点: 笛卡儿 二、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 物体 总 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或 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内容: 理解: (惯性定律) 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迫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的性质,这个性质叫做 惯性。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