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一41牛顿第一定律6内容摘要:
包括数学 )得出推论 . 请按科学研究过程的顺序将基本要素填入下图 (只填序号 ). • 答案: • (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 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 • (2)含义: ① 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 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 . • ②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 • ③ 物体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 • 特别提醒: • 牛顿第一定律只适用于惯性参考系 . • 物体运动状态的标志是速度,运动状态是否改变由速度衡量,物体的速度 (大小或方向 )改变了,我们就说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了. • 特别提醒: • (1)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即速度发生变化 , 是由于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 . • (2)牛顿第一定律不同于共点力的平衡 , 前者是物体不受作用力的运动状态 , 后者是合力为零时的运动状态 . • (1)惯性与质量的关系 • ① 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 , 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 • ② 惯性与物体受力情况 、 运动情况及地理位置均无关 . • ③ 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惟一量度 , 质量越大 , 惯性越大 . • (2)惯性与力的关系 • ① 惯性不是力 , 而是物体本身固有的一种性质 , 因此说 “ 物体受到了惯性作用 ” 、“ 产生了惯性 ” , “ 受到惯性力 ” 等都是错误的 . • ②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 惯性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 力越大 , 运动状态越易改变;惯性越大 , 运动状态越难改变 . • (3)惯性与速度的关系 • ①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 是矢量 , 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性质 , 其大小仅由物体质量决定 . • ② 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 和物体是否有速度及速度的大小均无关 . • 一天 , 下着倾盆大雨 . 某人乘坐列车时发现 , 车厢的双层玻璃窗内积水了 . 列车进站过程中 , 他发现水面的形状如图中的 ( ) • 答案: C • 解析: 列车进站时刹车,速度减小,而水由于惯性仍要保持原来较大的速度,所以水向前涌,液面形状和选项 C一致. •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 • A. 只有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才有惯性 • B. 做变速运动的物体没有惯性 • C. 力是改变惯性的原因 • D. 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人教版必修一41牛顿第一定律6
相关推荐
分解在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上, 有 Fx=ma(沿加速度方向 ) Fy=0(垂直于加速度方向 ) Fx=max Fy=may 正交分解是最基本的方法 . 例 4:如图所示 ,斜面倾角为 370,当斜面沿水平面以 9m/s2加速度运动时 ,置于斜面上的质量为 2kg的木块刚好不上滑 ,则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多少 N? a 答案 : 六、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 ( 2)以知运动求力 (
会使自己沿曲线运动,而只保持在 直线上运动。 笛卡儿观点: 笛卡儿 二、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 物体 总 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或 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内容: 理解: (惯性定律) 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迫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的性质,这个性质叫做 惯性。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惯性:
式的人物,被恩格斯称为“最博学的人”,西方文化的奠基人。 除了亚里士多德的巨大威望,他的观点又与人们许多生活经验一致。 当时人们普遍接受这样的基本观点,即天上的运动应该是完美的匀速圆 周运动,地上的物体都应该是静止的。 即使现在,学生在对某运动物体受力分析时还是下意识的认为运动方向上一定有力的作用。 ) 直到三百多年前,伽利略提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摩擦阻力的缘故。
( ) 图 1 A.客车一定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客车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C.客车可能是突然减速 D.客车可能是突然加速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人的身体倒向车前进的方向,说明此时车突然减速.因为当车突然减速时,脚随车减速了,但身体上部由于惯性仍然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人会向前倒. 答案 C 四、运动和惯性 典例 4 如图 2 所示 , 在平直轨道上做匀加速行驶的封闭的车厢中 ,
例 2: 已知合力正东方向 10N,其中一个分力正南 8N,求另一个分力。 例 3: 例如要你把一个向正东的 10N 的力分成 6N和 8N; 3N和 7N; 3N和 5N。 例 4: 已知合力正东方向 10N,要求分解后 一个分力沿东偏南 37度,另一个分力大小为 8N; 一个分力沿东偏南 37度,另一个分力大小为 6N; 一个分力沿东偏南 37度,另一个分力大小为 5N。 例 如图:
,将 F分解。 将钩码挂在橡皮筋的中点 ,先将橡皮筋两端慢慢靠拢 ,再慢慢分开直到两手不能再分开为止 ,观察整个过程中橡皮筋的长度 ,结合你的感受 ,描述 钩码对橡皮筋中点的拉力产生了怎样的效果。 动手操作二 绳子吊起一本重 10N的书 (如图所示 ).这是真的吗 ? 是真是假。 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 ,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 第五节、力的分解 力的分解 求一个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