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必修3宋明理学3内容摘要:
迅 宋明理学崇尚道德,重义轻利,强调自我约束, 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有着积极影响。 积极 实质: 理学是 对儒学的更新与丰富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 文天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范仲淹: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顾炎武: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林则徐: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 比较二程、朱熹、王阳明观点的异同。 程朱 理学 陆王 心学 陆 九 渊 王 守 仁 程 颐 朱 熹 程 颢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 共同点 : 内容相同: 影响相同: A、都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都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 仁 ”“ 礼 ” 的思想,都认为世界本原是“ 理 ”。 B、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都起了积极影响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 不同点: 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 外在 的“天理”,陆王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 内在 的“心”,认为心是“理”。 程朱理学主张用 “格物致知” 的方法去认识和把握“理”,陆王心学提出,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 ,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 把握 “ 理 ” 的途径不同: 拓展训练 一 、 单项选择 魏晋南北朝时 , 儒学的发展出现危机的原因是: A、 统治者反对儒学 B、 佛教 、 道教迅速传播 C、 佛教占统治地位 D、 儒学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是: A、 禅宗 B、 理学 C、 心学 D、 道学 “ 存天理 , 灭人欲 ” , 这里的 “ 天理 ” 主要指: A、 儒家道德伦理 B、 自然规律 C、 人的良知 D、 上天的意志 B B A 下列宋明理学家中,提倡 “ 去人欲,存天理 ” 观念的是 A、朱熹 B、程颢 C、周敦颐 D、王守仁 三纲五常 ” 、 “ 三从四德 ” 的思想都是从哪种理论而来的 A、儒家学说 B、道家学说 C、宋明理学 D、佛教 如果有人向陆九渊请教为学的方法和态度,他应该会回答下列那一叙述: A、学问要求是尚实,方有助于国计民生 B、学习先圣先贤的经验和心得 C、要注重人内心的涵养工夫 D、要勤于读书研究,努力用功 A C C 探究学习 1 材料一 王阳明同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指着山中开花的树木问: “ 你说天下无心外无物,山中树上的花自开自落,同我心何相关。 ” 王阳明回答:。人教版历史必修3宋明理学3
相关推荐
(1)浪漫主义: 1789年爆发了震撼欧洲的法国大革命。 这次革命推翻了统治法国一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开辟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时期,对 19世纪的文学进程产生了巨大影响。 法国大革命胜利后确立的资本主义社会秩序,不像启蒙思想家描绘的那样美妙,资产阶级的 “ 自由、平等、博爱 ”口号也没有实现,因而引起人们的失望和强烈不满,于是反映人们对现实不满、进而追求新的理想的浪漫主义文学潮流
外部条件 政治保证 战略步骤 党的领导 依靠力量 祖国统一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改革 和平与发展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三步走战略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 一国两制 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理论精髓: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 第一,邓小平理论坚持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
:大家欢迎我是因为他们都能理解我,大家欢迎你是因为他们都不理解你 爱因斯坦 ( 18791955) 20世纪最后一期《 时代 》 周刊评选出“世纪人物”,这样称一位伟人:天才,政治难民,人道主义者,原子和宇宙谜的开启者,以其最伟大的思想和无与伦比的形象独占鳌头。 作为科学家的爱因斯坦,他是窥见上帝秘密的人;作为思想家的爱因斯坦,他是窥见人间秘密的人。 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人,通常是具有良心的智识者
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材料二: “ 所谓天理,复是何物。 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 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 ” 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 为君尽君道,为臣尽臣道,过此则无理 ② 方法论: 主张要通过 ‘‘ 格物致知 ” 的方法 ,把握‘‘ 理 ”。 材料一: 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
2)学思之窗: ( 3)学生分析讨论四大发明如何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参考 37页) ( 4)教师总结:加速了西欧各国实现了从封建社会形态到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飞跃。 西欧的发展遥遥领先于世界,从而奠定了它在近代世界史的中心地位,成为世界文明发展的火车头。 问题 利用资料分析探究, 16~ 18世纪西欧社会性质的根本性变化是四大发明重大影响的关键性因素。 用
洋务运动失败根本原因: 单纯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设备,而不变革封建制度。 洋务运动的结局说明只学“西用”不学“西体” 是不是自强的道路。 三、维新变法思想 早期的维新思想 康梁等人的维新思想 维新思想实践 维新思想的影响 早期维新思想(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代表人物 背景 主张 评价 阅读教材回答:早期维新思想产生的 背景。 代表人物。 主张。 局限。 三、维新变法思想 ① 洋务运动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