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必修3宋明理学2内容摘要:

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材料二: “ 所谓天理,复是何物。 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 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 ” 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 为君尽君道,为臣尽臣道,过此则无理 ② 方法论: 主张要通过 ‘‘ 格物致知 ” 的方法 ,把握‘‘ 理 ”。 材料一: 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 ―― 《 二程遗书 》 材料二: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 《 朱子语类 》 观点:格物致知 释义:格,推究;致,求得。 探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 具体说:接触 …… ,体验 …… ,明 “ 理 ”。 ③ 道德观: 个人修养要以敬畏天理为准则 ,要 “ 存天理,灭人欲 ”才能达到圣贤之道。 材料二:朱熹说:“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遏人欲而存天理”。 材料一:人或有居孀贫穷无者,可再嫁否 ?” 曰:“只是后世怕寒饿死,故有此说。 然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 —— 《 二程遗书 》 ① 南宋灭亡 ,理学北传 ② 元朝曾将 四书章句集注 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 ③ 明初 ,确立了程朱理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思考 :程朱理学为什么会被官方确立为统治思想 ? 因为程朱理学提出的一系列道德规范和修养方法 ,适应了封建统治者巩固封建统秩序的需要 ! (二) .陆王心学 ① 南宋时 ,一些理学家对程朱探究真理的烦琐方式表示不满 ! ② 明中期 ,程朱理学已经成为人们求取科举功名的敲门砖逐渐失去以之寻求圣贤学问的精神 ! 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 陆九渊:心即理也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 王阳明 王阳明心学 王阳明(公元1472—1529年),名守仁 ,号阳明,字伯安, ,浙江余姚人因筑室读书于故乡阳明洞,世称阳明先生。 是我国古代有名的哲学家、教育家. 王守仁名言: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材料一 王守仁同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指着山中开花的树木问:“ 你说天下无心外之物,山中树上的花自开自落,同我心有何相关。 ” 王守仁回答: “ 你不来看此花时,此花与你的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过来,就说明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 心外无物 心外无事 心外无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