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必修1论语学而篇第一内容摘要:
1】 子曰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②。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③, 不亦君子乎。 ” 【 注释 】① 子:古代,对有地位、有学问、有道 德修养的人,尊称为“子”。 这里是尊称孔子。 ②说( yu232。 月):同“悦”,高兴,喜悦。 ③愠( y249。 n运):怨恨,恼。 孔子说:“学习了而时常温习,不也高兴吗。 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 别人不了解 我,我并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 【 12】 有子曰①:“其为人也孝弟②,而好犯上者, 鲜矣③;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 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④。 ① 有子:鲁国人,姓有,名若,字子有。 孔子的弟子。 比孔子 小三十三岁,生于公元前518年,卒年不详。 另说,比孔子 小十三岁。 后世,有若的弟子也尊称有若为“子”,故称“有子”。 ②弟( t236。 替):同“悌”。 弟弟善事兄长,称“悌”。 ③鲜( xiǎn显):少。 ④与:同“欤”。 语气词。 译 】 有子说:“做人,孝顺父母,尊敬兄长,而喜好 冒犯长辈和上级的,是很少见的;不喜好冒犯长辈 和上级,而喜好造反作乱的人,是没有的。 君子要 致力于根本,根本确立了,治国、做人的 . 则就产 生了。 所谓‘孝’‘悌’,可为‘仁’的根本吧。 ” 【 13】 子曰:“巧言令色①,鲜矣仁。 ” 【 注释 】① 令色:面色和善。 这里指以恭维的态度讨好别人。 【 今译 】 孔子说:“花言巧语,一副和气善良的 脸色,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 【 14】 曾子曰①:“吾日三省吾身②;为人谋而不 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③。 ” 【 注释 】① 曾( zēng增)子:姓曾,名参( shēn身), 字子舆。 曾皙之子。 鲁国南武城(在今山东省枣庄市 附近)人。 孔子的弟子。 比孔子小四十六岁,生于公 元前505年,卒于公元前435年。 其弟子也尊称 曾参为“子”。 ②省( xǐng醒):检查反省自己。 ③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学问。 孔子教学,有“六艺”: 礼,乐,射,御,书,数。 【 今译 】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检查反省自己:为别 人出主意做事情,是否忠实呢。 和朋友交往,是否真 诚讲信用呢。 对老师所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 【 15】 子曰:“道千乘之国①,敬事而信,节用而 爱人,使民以时。 ” 【 注释 】① 道:同“导”。 领导,治理。 乘( sh232。 ng胜):古代称四匹马 . 的一辆车为“一乘”。 古代军队使用兵车,每辆兵车用四匹马 . ,车上有身 着盔甲的士兵三人,车下跟随有步兵七十二人,另有 相应的后勤人员二十五人,因此,所谓“一乘”的实际 兵力就是一百人,并非单指四匹马 . 一辆车。 按规定, “八百家出车一乘”。 古代衡量一个诸侯国的大小强弱, 就是看它拥有多少兵车,所谓“千乘之国”,“万乘之尊”。 【 今译 】 孔子说:“治理拥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 要严肃慎重、专心认真办理国家的政事,又严守信 用;节约财政开支,又爱护部下和人民;按照农时 的忙闲去役使人民。 ” 【 16】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①,谨而信, 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 【 注释 】① 出:外出,出门。人教必修1论语学而篇第一
相关推荐
段 议论部分 第三段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 ( 承上 )于是余有叹焉 记叙部分 第二段 中途随怠者出,“方是时”,“力尚足以入,火尚
C朗读欣赏 行文顺序 •本名 → 别名由来及证明 → 华山洞名来由 →从仆碑看出本名 → 指出音谬 为什么要先点出洞名。 •下文主要记游华山洞经过,又由此生发议论。 为什么说 ‚ 华(hu 225。 )山 ‛是 ‚ 音谬 ‛。 •古文无 “ 花 ” 字, “ 花 ”小篆中作 ,像花之形;“ 花 ” 是后起字,有此字后, “ 花
集中 全国物力、财力, 支持 红军, 战胜敌人 “战时 ‛ 、 ‚ 共产主义 ‛ 评价: ( 1)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物质的保障 ( 2) 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 3)贸易: ( 4)分配: —— 追随理想的实验 背景: 二、 新经济政策 内容: 意义: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弊端日显, 经济 和 政治 危机严重 标志: 1921年俄共(布) “ 十大 ” 《 关于 》 决议 ( 见表 )
口 • 思考题: • 1 第二段可以分成几层。 • 可以分为两层: • 第一层:简介前洞和后洞 • 第二层:记叙自己游后洞的经过 • 2 第二层主要突出哪几点意思。 为什么。 • ( 1)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 ( 2)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 ( 3)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 为下文的议论打下基础。 • 第三段补充注释: • 观 (于天地 …… ):观察 •
也 :到 ,往 之 深而无不在也 : 助词 ,补语标志 助词 ,用于主谓之间 ,取消句子独立性 (助词 ,定语标志 ) 以 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因为 ,连词 以 上五六里 :同‚而‛ ,连词 ,表修饰 以 入 :连词 ,表目的 以 入 :同‚而‛ ,连词 ,表修饰 ,不随 以 止也 :连词 ,表目的 ,而又不随 以 怠 ……: 连词 ,表目的 以 相之 : 连词 ,表目的 (连词 ,表修饰
褒禅山也称为华山。 唐代和尚慧褒当初在它的山脚下筑舍定居,死后又葬在那里;因为这个缘故,从那以后就称此山为褒禅山。 现在人们所说的慧空禅院,就是慧褒和尚的墓舍。 距离那禅院东边五里,是人们所说的华山洞,因为它是在华山的南面而这样命名。 距离山洞一百多步,有一座石碑倒在路旁,上面的文字已被剥蚀、损坏近乎磨灭,惟独那残存的文字还可以辨识,叫 “ 花山 ”。 现在将 “ 华 ” 读为 “ 华实 ”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