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地理选修2海底地形的分布内容摘要:

,高出深海平原约 500 米。 岛弧陆侧为弧后盆地(也称边缘盆地),水深浅于大洋 盆地,与相邻的岛弧和海沟组成统一的沟 弧 盆体系。 另有些大陆边缘地形复杂,为交替出现的盆地和岭脊,称大陆边缘 地,如南加利福尼亚岸 外。 陆架以外水深较大的台阶,称边缘海台,如美国东南岸外的布莱克海台。 大洋盆地 位于大洋中脊与大陆边缘之间,它的一侧与中脊平缓的坡麓相接,另一侧与大陆隆(大西洋型大陆边缘)或 海沟 (太平洋型大陆边缘 )相邻。 约占海洋总面积的 45%。 大洋盆地被海岭等正向地形所分割,构成若干外形略呈等轴状,水深约在 4000~ 5000 米左右的海底洼地,称海盆。 宽度较大、两坡较缓的长条状海底洼地,叫做海槽。 海盆底部发育深海平原、深海丘陵等地形。 深海平原是起伏的玄武岩基底被厚沉积物披盖而成,坡度小于千分之一。 除赤道生物高产带外,深海 平原的形成多与源自大陆或岛屿的浊流沉积物的大面积铺盖有关。 通常分布于邻接大陆隆处。 若盆底沉积物无几,则为熔 岩流或岩盖组成的深海丘陵,有的个体呈小型盾状火山, 起伏为几十至几百米。 深海丘陵常分布于深海平原向大洋中脊一侧。 太平洋边缘展布着海沟,浊流沉积等陆源的物质难以越过海沟输送 到洋盆区,来自上覆水层的远洋沉积一般为量有限 ,不足以铺覆成深海平原 ,故太平洋中深海丘陵约占洋底面积的 80~ 85%。 而大西洋中深海平原却十分发育。 长条状的海底高地称海岭或海脊。 洋盆中的海岭几乎没有地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