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地理必修2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内容摘要:

形成原因 城市地区 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 , 如大气污染 、水污染 、 噪声污染等 由于交通、工业活动和人类聚居地的过分密集,造成了污染物的集中 乡村地区 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如水土流失、荒漠化、土壤盐碱化、森林减少、水源枯竭、物种减少等 利用资源的方式不当或强度过大 城乡环境问题差异 主要表现 具体表现 典型案例 环境污染 大气污染 水污染 噪声污染 固体废弃物污染 土壤污染 放射性污染 海洋污染 海洋石油污染 生态破坏 森林锐减,森林环境功能下降 水土流失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土地荒漠化 温室效应 物种灭绝 臭氧空洞 土壤盐碱化 良性循环与恶性循环 • 试举例说明 • 良性循环方向发展:如建造自然保护区、退耕还林还牧、合理排放废弃物等。 • 2、恶性循环方向发展:黄河浩荡向东方,奔流万里长。 有位外国人说过这么一句让国人十分震惊的话:“黄河流的不是泥沙而是中华民族的血液。 平均每年泥沙流量高达 16亿吨,这已不再是微血管破裂,而是主动脉出血。 ”我们如果再不警醒,总有一天,黄河的报复将如决堤之水奔腾而来,把千百年来的恩怨一泻而尽,把无尽的灾难交给人类 ! 中国自然生态七大失衡 • 据 《 服务导报 》 报道,农业经济学家郭书田说,中国自然生态失衡有 7大“赤字”: • 水土流失面积大于治理面积。 风蚀、水蚀达 3 80万平方公里,占国全面积的 1/ 3。 • 北方沙漠化面积 16 0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 17%。 每年新增 2460平方公里。 • 南方石漠化面积 46万平方公里,每年新增2020多亩。 • 草原退化、碱化、沙化每年新增面积 2020多万亩。 • 工业三废污染局部改善,总体恶化;二氧化碳排放量居世界第二、酸雨面积扩大、水污染严重。 由 80年代末的 15%上升致到目前的 4 0%以上。 • 水资源浪费,约 7 0%的农业用水利用率仅4 0%。 • 耕地每年净流失 3000多万亩。 • 他说,生态“赤字”比财政赤字更可怕。 资料 P32图册 • 中国的生态破坏 乡村以生态破坏为主。 物质能量 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严重。 生态破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