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科版高三化学氧化还原反应1内容摘要:
水溶液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 A. 3 Cl2 + 6 FeI2 = 2FeCl3 + 4 FeI3 B. Cl2 + FeI2 = FeCl2 + I2 C. Co2O3 + 6 HCl =2CoCl2 + Cl2↑+ 3H2O D. 2Fe3+ + 2I— = 2Fe2+ + I2 A 解析:根据已知氧化性强弱顺序, Cl2在和 FeI2 反应时应该先氧化 I再氧化 Fe2+,故选项 A错误。 返回 六、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 1、守恒律 电子有失必有得 , 失电子总数=得电子总数 化合价有升必有降 , 升价总数=降价总数 例 1.硫酸铵在强热条件下分解,生成氨、二氧化硫、氮气和水,反应中生成的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的比是 ( ) ∶ 3 ∶ 3 ∶ 1 ∶ 3 A解析:根据信息硫酸铵分解时, N元素化合价由 3→0, S元素化合价由 +6→+4,每生成 1分子 SO2,化合价降 2,每生成 1分子 N2,化合价升 6,由化合价升降守恒可知物质的量之比为 1: 3 例 强氧化剂 XO(OH)2+ 被 Na2SO3 还原。 如果 还原 103 mol XO(OH)2+,需用 30mL Na2SO3溶液,那么 X元素被还原后的价态是( ) A.+2 B.+1 C 解析:根据题意变价情况为 : X的化合价 +5 →x, S的化合价 +4 →+6 根据得失电子守恒: 103 mol ( 5x) = 2 求得 x=0 返回 2、强弱律 氧化性:氧化剂 > 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 > 还原产物 返回 3、价态律 最高价态:只有氧化性 最低价态:只有还原性 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返回 4、转化律 ( 1)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相邻价态间转化最易。 ( 2) 同种元素不同价态间反应,元素的化合价的 变化是只靠近而不交叉。 ( 3)同种元素,相邻价态间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能用浓硫酸干燥 SO2吗。 为什么。 H2S + H2SO4 == 2H2O + S + SO2↑该反应的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是什么。 思考: 氧化产物: S,还原产物: SO2 能,浓硫酸不能氧化 SO2,因为 同种元素,相邻价态间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返回 5、难易律 ( 1)越易失电子的物质,失电子后就越难得电子; 越易得电子的物质,得电子后就越难失电子 . ( 2)一种氧化剂同时和几种还原剂相遇时,优先与还原性强的还原剂发生反应;一种还原剂同时和几种氧化剂相遇时,优先与氧化性强的氧化剂发生反应。 例 .在 FeBr2的溶液中,通入少量氯气 ,充分反应后,溶液中有 _____________离子。 通入过量氯气 ,充分反应后,溶液中有 __________离子。 Fe3+、 Cl、 Br Fe3+、 Cl 解析:氯气通入 FeBr2的溶液中,由于 Fe2+的还原性强于 Br ,所以氯气先和 Fe2+ 反应,当氯气过量再和 Br反应。 返回 七、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一)配平依据: 化合价升高的总数 =化合价降低总数。 (二)配平步骤: ( 1) 标好价 :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标出有变化的元素化合价。 ( 2) 列变化 :列出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情况,计算有关物质化学式里元素的化合价升降值。 ( 3 )求总数 :根据化合价升高和降低的总数相等,确定相应物质的系数。 ( 4 )配系数 :从已确定系数的物质出发,用观察法确定其它物质的系数。 (三)类型与方法 S + HNO3 — NO2↑+ H2。上科版高三化学氧化还原反应1
相关推荐
无色 紫色 无色 判断物质酸碱性最简单的方法是 : 使用 石蕊试液或无色酚酞 我知道了 水 溶液的性质 水溶液的性质可以分为 酸性 、 碱性 和中性。 •会使红色石蕊试纸变成蓝色的水溶液是 碱性 ; •使蓝色石蕊试纸变成红色的水溶液是 酸性 ; •不会使红色石蕊试纸和蓝色石蕊试纸变色的水溶液是中性。 学以致用 三支试管里有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 和氯化钠溶液,怎样用最简便的方法加以 区别。
哪些微粒 ?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⑴ 离子浓度 ,相同条件下离子浓度大的导电能力强。 ⑵ 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离子电荷越高 ,导电能力越强。 ⑶ 电解质强弱 ,相同条件下 ,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大于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⑷ 电解质的类型 ,相同条件下 ,不同的电解质,导电能力 也不同。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与以下因素有关: 注: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的强弱主要取决于 溶液中的 离子浓度 及
基、醇脱羟基氢。 CH3COOH + HO18CH2 CH3 浓硫酸 △ + H2O CH3COO18CH2 CH3 实验验证 C 若乙酸分子中的氧都是 18O,乙醇分子中的氧都是 16O,二者在浓 H2SO4作用下发生反应,一段时间后,分子中含有 18O的物质有( ) A 1种 B 2种 C 3 种 D 4种 生成物中水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0 酯化反应属于( ). A.中和反应
(6) 违反泡利不相容原理的有 ,违反洪特规则的有。 以下列出的是一些原子的 2p轨道和 3d轨道中电子排布的情况。 试判断,哪些违反了泡利不相容原理 ?哪些违反了洪特规则 ? 针对训练 : 2.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和轨道表示式 (1)电子排布式的书写格式: ①元素符号; ②轨道符号 (带电子层数 ); ③电子个数 (右上角 )。 练习 :写出下列元素的电子排布式 : Na: K: Rb:
子的原子质量除以这个原子质量单位,其数值总是非常接近一个整数 , 这个整数就叫做原子(或原子核 )的质量数 ,例如 原子的质量数是 16,就是用 原子的原子质量除以 原子质量的十二分之一得来的 .由此看来,只有 的质量数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整数,其他的都是近似整数后得来的 . (3)不同的原子核若核子数相等,则质量数相等,但质量不一定相等,因质子、中子的质量不等,所以原子质量还与原子核的组成有关
1 (K) 2 (L) 3 (M) 4 (N) 一个 s 二个 s p 三个 s p d 四个 s p d f ① 目前在电子层中最多只出现四个电子层 ②电子亚层的表示符号及意义: 如: 1s 2s 2P 3d 4f 等 表示第一电子层第一亚层 表示第三电子层第三亚层 ③ 同一电子层里不同亚层的电子能量按 s、 p、 d、f的顺序递增 即: Es< Ep< Ed< Ef 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