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科版高三化学化学中的平衡1内容摘要:
快 D 已知反应 mX(g)+nY(g) qZ(g)的△ H0,m+nq,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平衡将正向移动 Y的逆反应速率的 m/n倍 ,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变小 X的物质的量, Y的转化率降低 [练习 ] B 三、等效平衡 • 1.等效平衡的概念:相同条件下可逆反应不管从正反应方向开始,还是从逆反应方向开始,或从正、逆反应两个方向同时开始,若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组分的物质的量分数 (或气体体积分数 )相同,则称为等效平衡。 • 2.等效平衡的实质和方法:在相同的条件下,将反应物(或生成物)按“一边倒”的方法转换成生成物(或反应物),如果其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或相当),则一定会达到等效平衡。 条件 等效条件 结果 恒温恒容 (△ n(g)≠0) 恒温恒容 (△ n(g)=0) 恒温恒压 等效平衡的类型 投料换算成相同物质表示时 等量 两次平衡时各组分百分量、 n、 c均相同(全等平衡) 投料换算成相同物质表示时 等比 两次平衡时各组分百分量相同, n、 c同比例变化 (等比平衡) 投料换算成相同物质表示时 等比 两次平衡时各组分百分量、 c相同, n同比例变化 4.解答化学平衡问题的重要思维方法 • (1)可逆反应“不为零”原则 • 可逆性是化学平衡的前提,达到平衡时应是反应物和生成物共存的状态,每种物质的物质的量不为零。 • 一般可用极限分析法推断:假设反应不可逆,则最多生成产物多少,有无反应物剩余,余多少。 这样的极值点是不可能达到的,故可用确定某些范围或在范围中选择合适的量。 (2)“ 过渡态”方法 思路:各种反应物的浓度增加相同倍数,相当于增大体系压强,根据平衡移动方向来确定转化率的变化情况。 • (3)“ 一边倒”原则 • 可逆反应,在条件相同时 (等温等容 ),若达到等同平衡,其初始状态必须能互变,从极限角度看,就是各物质的物质的量要相当。 因此,可以采用“一边倒”的原则来处理以下问题:化学平衡等同条件 (等温等容 ) aA (g)+ bB (g) cC (g) ① 始 a b 0 平衡态 Ⅰ ② 始 0 0 c 平衡态 Ⅱ ③ 始 x y z 平衡态 Ⅲ 为了使平衡 Ⅲ=Ⅱ=Ⅰ ,根据“一边倒”原则,即可得: • 等效平衡题型分析: • 基本形式有两种 (1)已知是等效平衡,判断各物质的量。 (2)已知各物质的量,判断是否是等效平衡。 关键是审题时找出条件,根据条件进行分析判断。 例 1:将装有 1mol HI的密闭容器加热,部分分解为 H2和I2,并达平衡.此时 I2的体积分数为 X%,若在该容器中加入 2mol HI ,加热到相同的温度,达平衡时 I2的体积分数为 Y%,则X与Y的关系是( ) A.X>Y B.X<Y C.X=Y D.X ≥Y C 例 ,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A(g) + B(g) 3C(g),若反应开始时充入 2 mol A和 2 mol B,达平衡后 A的体积分数为 a %。 其他条件不变时,若按下列四种配比作为起始物质,平衡后A的体积分数等于 a %的是 ( ) A. 2 mol C B. 2 mol A、 1 mol B和 1 mol He(不参加反应) C. 1 mol B和 1 mol C D. 2 mol A、 3 mol B和 3 mol C D 例 : 2A (气 ) +2B (气 ) C (气 )+3D (气 )现分别从两条途径达平衡:① A、B起始浓度均为2 mol/ L② C .D起始浓度分别为2 mol/L,6 mol/L下面正确的是( ) A D D.达平衡时,途径①混合气体的密度为途径②密度的1 /2 C.达平衡时,V①=V②(速率相等) B.①②两条途径最终达平衡时,体系内混合气体的体积分数不相同 A.①②两条途径最终达平衡时,体系内混合气体的体积分数相同 • 例 1molCO和 2molH2O(g),发生反应: CO(g)+ H2O(g) CO2(g)+H2(g);当反应达到平衡时, CO的体积分数为 x。 若维持容器的体积和温度不变,四种物质按下列四种配比充入该容器中,达到平衡时 CO的体积分数大于 x的是 ( ) • A. + (g)+ + • B. 1molCO+ 1molH2O(g)+ 1molCO2+ 1molH2 • C. + 2molH2O(g)+ 1molCO2+ 1molH2 • D. + (g)+ + B • 4molA和 2molB发生如下反应: 2A(g)+ B(g) xC(g),达到平衡后, C的体积分数为 W%。 若维持容积和温度不变,按 、 和 ,达到平衡后, C的体积分数仍为W%,则 x的值为 ( ) • A.只能为 2 B.只能为 3 • C.可能为 2,也可能为 3 D.无法确定 • 700K时, N2+3H2 2NH3 ;△ H =- Q ,现有甲、乙两个容积相等的密闭容器。 保持 700K条件下,向密闭容器甲中通入 1molN2和 3molH2,达平衡时放出热量 Q1;向密闭容器乙中通入 ,达平衡时放出热量 Q2。 则 Q、 Q Q2的大小关系是 ( ) • A、 Q = Q1 = 1/2 Q2 B、 Q> Q1 > 2Q2 • C、 Q> 2Q2 > Q1 D、 Q = Q1 = Q2 C B • I.恒温、恒压下,在一个可变容积的容器中发生如下发应: • A(气)+ B(气) C(气) • ( 1)若开始时放入 1molA和 1molB,到达平衡后,生成a molC,这时 A的物质的量为 mol。 • ( 2)若开始时放入 3molA和 3molB,到达平衡后,生成C物质的量为 mol。 • ( 3)若开始时放入 x molA, 2molB和 1molC,到达平衡后, A和 C的物质的量分别是 ymol和 3a mol,则 x= mol, y= mol。 • ( 4)若在( 3)的平衡混合物中再加入 3molC,待再次到达平衡后, C的物质的量分数是。 • II.若维持温度不变,在一个与( 1)反应前起始体积相同、且容积固定的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 • ( 5)开始时放入 1molA和 1molB到达平衡后生成 b molC。 将 b与( 1)小题中的 a进行比较 (选填一个编号)。 • (甲) a< b (乙) a> b (丙) a= b (丁)不能比较 a和 b的大小 3a 1a 2 33a a/(2a) 乙 四、平衡移动的应用 • 1.平衡正向移动与反应物转化率的关系 • (1)如果是温度或压强的改变而引起平衡正向移动,则反应物的转化率增大。 • (2)反应物用量的改变对化学平衡影响的一般规律: • ①若反应物不只一种: • 如 mA(g) +nB(g) pC(g) + qD(g) • 在不改变其他条件时,只增加 A的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但是 A的转化率减小,而 B的转化率增大。 • ② 若是分解反应或是 按比例同倍数地增加各反应物的用量,则平衡正向移动。 但反应物的转化率则与反应条件和反应物的计量系数有关: • Ⅰ .在恒温恒容时,相当于改变压强,反应物的转化率与气体物质的计量数有关: • 如 mA(g) + nB(g) pC(g) + qD(g) • 如 m+n = p + q , A、 B的转化率都不变; • 如 m+n p + q , A、 B的转化率都增大; • 如 m+n p + q , A、 B的转化率都减小。 • Ⅱ .在恒温恒压时,相当于等效平衡, A、 B的转化率不变。 2.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变化的判断 • (1)只有气体参加和生成的平衡体系, • 如 mA(g) +nB(g) pC(g) + qD(g) • ① 若 m+n = p + q,则反应前后总物质的量不变,总质量也不变,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 ②若 m+n p+ q,则反应前后总物质的量减小,因总质量不变,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增大。 • ③若 m+n p + q,则反应前后总物质的量增大,因总质量不变,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减小。 • (2)有固体或液体参加的平衡体系, • 如 mA(g) + nB(s) pC(g) + qD(g) • ① 若 m = p + q,则反应前后总物质的量不变,总质量增大,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增大。 • ②若 m≠p+ q ,则反应前后总物质的量、总质量同时改变,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或增大、或减小、或不变。 3.分析化学平衡移动得一般思路 • 注意: (1)不要把 V正 增大与平衡正向移动等同起来。 •。上科版高三化学化学中的平衡1
相关推荐
水 =1);相对密度 (空气 =1) 稳定性 危险标记 14(有毒品 ) 主要用途 用于有机合成,合成医药、致冷剂等,也作溶剂 溴乙烷的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MSDS) 物理性质 纯净的溴乙烷是无色液体 ,有刺激性气味,沸点 ℃。 密度比水大 ,难溶于水 , 可溶于多种有机溶剂。 乙烷为无色气体,沸点 ℃ ,不溶于水 与乙烷比较: 二 、溴乙烷 2. 分子组成和结构 溴乙烷核磁共振氢谱 (1)
1 (K) 2 (L) 3 (M) 4 (N) 一个 s 二个 s p 三个 s p d 四个 s p d f ① 目前在电子层中最多只出现四个电子层 ②电子亚层的表示符号及意义: 如: 1s 2s 2P 3d 4f 等 表示第一电子层第一亚层 表示第三电子层第三亚层 ③ 同一电子层里不同亚层的电子能量按 s、 p、 d、f的顺序递增 即: Es< Ep< Ed< Ef ④
子的原子质量除以这个原子质量单位,其数值总是非常接近一个整数 , 这个整数就叫做原子(或原子核 )的质量数 ,例如 原子的质量数是 16,就是用 原子的原子质量除以 原子质量的十二分之一得来的 .由此看来,只有 的质量数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整数,其他的都是近似整数后得来的 . (3)不同的原子核若核子数相等,则质量数相等,但质量不一定相等,因质子、中子的质量不等,所以原子质量还与原子核的组成有关
3。 氯化氢分子的形成: 氢分子的形成: 练习用电子式表示下列微粒 O2 N2 H2O NH3 CO2 : : o : : o C : : : : o : : o : N : N H . : H N H O=O O=C=O H N H H N=N o . . H H H O H 分子式 电子式 结构式 思考: HCl中,为什么 H显 +1价 ,Cl显 1价 ? . Cl : H
化合物 多元素离子化合物除含离子键外,可能含共价键,如 NaOH。 正确。 若含离子键,应属离子化合物。 A D ( 1996年全国高考试题) 巩固练习 : 复习 下列哪一种元素的原子既能与其它元素的原 子形成离子键或极性共价键,又能彼此结合形成非极 性共价键 ( ) ( A) Na ( B) Ne ( C) Cl ( D) O 能彼此结合形成非极性共价键的,是非金属元素。 NaCl H- Cl
Cl Cl ss σ键 spσ键 ppσ键 ppπ键 以 方式形成化学键 , 电子云是由 组成的 , 分别位于由两原子核构成平面的 , 如果以它们之间包含原子核的平面为镜面 , 它们互为 , 这种特征称为。 π键特点 “肩并肩” 两块两侧 镜像 镜面对称 由于 键重叠程度要比 键小 ,所以 键的强度要比 键大。 稳定性 : 键 ﹥ 键 [设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