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3]21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2内容摘要:
化和风力作用强盛 平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 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干旱季节 基本条件 物质基础 动力因素 包含着漠荒化的潜在威胁 ( 2)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气温、降水变率大 多雨年 持续干旱 抑制风沙活动 加剧荒漠化进程 气候异常 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小结: 二、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荒漠化的发展过程 气候变异等自然条件 发展创造条件 过 程 分散土地退化 最终连接 荒漠般景观 过 程 加剧加速发展 人类活动 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 1)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 2)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必修3]21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2
相关推荐
现在,山西年产。 以现在的开采速度计算,该省的煤炭资源可供继续采挖 1000年。 山西省的煤炭除了供应国内 26个省市之外,还出口日本、韩国、新加坡、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土耳其、孟加拉国等 20余个国家。 2020年左右,随着国家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能源的需求猛增,先是“电荒”,继而全国大范围的“油荒”。 此后,煤炭的价格开始一路上扬,山西作为一个煤炭大省
势 自然条件 利用方向 — 产业优势 •气候: •水系: •矿产资源 •崎岖,水能资源 丰富交通依赖河流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 气候,降水不均 (冬末春初多) •发达,水量丰富,但是水量不稳定 •丰富,多样 水电、航运 棉花种植、水库、 旅游、养殖、灌溉 航运、水库 产业:综合开发、 多元结构 流域的早期开发及其后果 不同阶段的开发及后果 时间 主要经济活动 对环境的影响 18世纪下半页
水量及其变化 ,地 形及水底地形、 航道的宽度与深 度、冰期 水量大且稳定、地形平缓、 少礁石、航道宽阔、水深、 无冰期,航运条件佳 水量及其变化 水量大且稳定,成为农业 发展的有利条件 材料一: 18世纪下半叶田纳西河 流域盛产棉花、马铃薯和蔬菜, 整个流域山清水秀 材料二: 19世纪后期,流域内的森林被大片砍伐, 矿山开采破坏了地表植物,水土流失严重,炼钢 企业大量排放高浓度的二氧化碳
矿产资源贫乏 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人类活动差异 农业 耕作方式 主要粮食作物 作物熟制 备注 其他生产活动 工业 商业 水田耕作业 旱地耕作业 水稻 (主 )、油菜、 棉花等 玉米、春小麦、大豆等 一年两熟至三熟 一年一熟 水产业较为发达 松嫩平原的西部适宜发展 畜牧业 我国重要的综合性 工业基地 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 我国沿海航线的中 枢,长江入海门户,对内外联系方便
个能说明山西煤炭在中国能源版图上地位的细节是,浙江省省长吕祖善曾亲自率领 11个市的市长和大型能源企业的老总,北上山西、内蒙古,为燃煤之急求解招数。 一些大型火电企业为此更是奇招迭出,有的厂甚至倾巢出动,派出去的人干脆长驻煤矿,或者长驻铁路部门,目的只有一个:抢煤。 “今后 20年到 30年,中国的煤炭行业离不开山西,中国的能源也离不开山西。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能源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宏英说。
畜牧业 原因 —— 地理环境差异 气候条件差异 土地条件差异 重工业基地 综合性 工业基地 矿产资源 条件差异 地理位置差异 沿海航线 的中枢 墙壁厚度、屋顶坡度、楼距 …… 气候条件的差异 地理位置的差异 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技术条件变化, 地理环境条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也在变化。 阅读课本第五 —— 第六页的内容,思考: 在长江中下游平原农业发展的各个阶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