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四单元第17课游褒禅山记课件内容摘要:

在读 “ 华 ” 字,读音与 “ 华实 ” 的 “ 华 ” 相同,大概是把音 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所得益,是因 为古人思考探求得非常深刻、周密的缘故。 读错了的缘故。 (3)世之奇伟 、 瑰怪 、 非常之观 , 常在于险远 , 而人之所罕至焉。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世上的奇妙雄伟、瑰丽奇特、不平凡的景观,常常在那险阻、 僻远,少有人至的地方。 文本名句 (1)古人之观于天地 、 山川 、 草木 、 虫鱼 、 鸟兽 , 往往有得 ,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2)而世之奇伟 、 瑰怪 、 非常之观 , 常在于险远 , 而人之所罕至焉 ,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3)尽吾志也 , 而不能至者 , 可以无悔矣 , 其孰能讥之乎。 作者课外名句 (1)春风又绿江南岸 , 明月何时照我还。 —— 《 泊船瓜洲 》 (2)折得一枝香在手 , 人间应未有。 —— 《 甘露歌 》 (3)不畏浮云遮望眼 , 只缘身在最高层。 —— 《 登飞来峰 》 (4)一水护田将绿绕 , 两山排闼送青来。 —— 《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 其一 》 (5)春风取花去 , 酬我以清阴。 —— 《 半山春晚即事 》 (6)浓绿万枝红一点 , 动人春色不须多。 —— 《 咏石榴花 》 文本常识积累 王安石 (1021— 1086), 字介甫 , 号半山 , 封荆国公 , 临川人。 北宋杰出的政治家 、 思想家 、 文学家 、 改革家 , 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官至宰相 , 主张改革变法。 作品有 《 临川先生文集 》。 本文写于至和元年即公元 1054年。 当年 4月 , 王安石从舒州 (今安徽潜山县 )通判任上辞职 , 在回家探亲途中游览了褒禅山 , 同年 7月以追记形式写下此文。 王安石是主张变法的 , 青年时他就有志于改变北宋“ 积贫积弱 ” 的局面 , 推行富国强兵政策。 但他也认识到 , 改革不可能一帆风顺 , 必将遇到重重阻碍 , 要成功 , “ 志 、 力 、 物 ” 缺一不可 ,但 “ 物 ” 与 “ 力 ” 不可强求 , 我们能做的只有 “ 尽吾志 ”。 “ 尽吾志 ”思想正是王安石后来百折不挠地实行变法的思想基础 , 也是他文章应“ 有补于世 ” 、 “ 以适用为本 ” 思想的具体体现。 记 “ 记 ” , 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主要是记载事物 , 并通过记事 、 记物 、写景 、 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 , 即景抒情 , 托物言志。 这种体裁出现得很早 , 至唐宋而大盛。 在写法上大多以记述为主而兼有议论 、抒情成分。 精读研析 —— 读课文题点,析思路明答案 整体感知 游前洞与后洞的情形有何不同。 请根据提示填写下面表格中空缺的内容。 答案 前洞 后洞 地势 游人 所至 所见 所感 平旷 窈然 游者甚众 游者少 “ 余所至 ” 之浅 “ 好游者 ” 所至深 进洞时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