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粤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2第二章认识交变电流交变电流的描述内容摘要:
nSBω 无关 垂直 0 0 最大 0 两次 ( 2) 垂直中性面:线圈平面与磁场 . e 为 , I , Φ 为 , Δ ΦΔ t . ( 填 “ 0 ” 或 “ 最大 ” ) 平行 最大 最大 最大 0 三、用图象描述交变电流 [ 要点提炼 ] 1 .正弦式交变电流的图象及应用: 或 从中性面计时 从垂直中性面 ( B ∥ S ) 计时 图 6 ( 1) 线圈绕垂直于磁场的轴匀速转动时,开始计时时线圈所处的位置不同,得到的 i - t 图 象也就不同 ( 如图 6) ; ( 2) 要注意从图象中找出两个特殊位置所对应的时刻. 学习目标 知识储备 学习探究 典例精析 自我检测 课堂小结 2 .对直流电流和交变电流的区分主要是看电流 是否变化. ( 1) 交变电流:方向随时间做 变化的电流,简称交流. ( 2) 直流: 不随时间变化的电流. ( 3) 图象特点 ① 恒定电流的图象是一条与时间轴 . ② 交变电流的图象有时会在时间轴的上方,有时会在时间轴的下方,随时间做 变化. 学习目标 知识储备 学习探究 典例精析 自我检测 课堂小结 方向 周期性 方向 平行的直线 周期性 一、交变电流的判断 例 1 ( 双 选 ) 如下图所示图象中属于交流电的有 ( ) AC 交变电流 电流方向变化 图象有正负变化 学习目标 知识储备 学习探究 典例精析 自我检测 课堂小结 二、 正 弦 式 交 变 电流的产生 例 2 ( 双 选 ) 矩形线框绕垂直于匀强磁场且在线框平面的轴匀速转动时产生了交变电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当线框位于中性面时,线框中感应电动势最大 B. 当穿过线框的磁通量为零时,线框中的感应电动势也为零 C. 每当线框经过中性面时,感应电动势或感应电流方向就改变一次 D. 线框经过中性面时,各边切割磁感线的速度为零 CD 中性面 感应电动势为零 各边切割磁感线的速度为零 √ 磁通量最大 中性面电流方向变 √ 学习目标 知识储备 学习探究 典例精析 自我检测 课堂小结 ( 1 ) 交变电流电动势的峰值为 E m = 2 n B。20xx粤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2第二章认识交变电流交变电流的描述
相关推荐
大,物体的动能越大,这并不能代表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所以物体的温度不一定高, D错. • 借题发挥 (1)虽然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 , 但是零度 (0 ℃ )时物体中分子的平均动能却不为零 . • (2)物体内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速度和物体做机械运动的速度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 课堂讲义 • 针对训练 1 (双选 )当氢气和氧气的质量和温度都相同时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 前 9个病人都没有治愈 , 第 10个人就一定能治愈吗。 • 答案 见解析 • 解析 如果把治疗一个病人作为一次试验, 治愈率是 10%.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 , 即治疗的病人数的增加 , 大约有 10%的人能够治愈 . 对于一次试验来说 , 其结果是随机的 ,因此 , 前 9个病人没有治愈是可能的 , 对第 10个人来说 , 其结果仍然是随机的 , 既有可能治愈 , 也可能没有治愈 ,
在很小的区域内有规则的排列 , 这种区域是暂时形成的 , 边界和大小随时改变 , 有时瓦解 , 有时又重新形成 , 液体由大量这种暂时形成的小区域构成 , 这种小区域杂乱无章地分布着 . 课堂讲义 课堂讲义 • 2. 液体的宏观特性 • (1)定体积:液体中的分子密集在一起 , 分子间距接近于 r0, 相互间的束缚作用强 , 主要表现为在平衡位置附近做微小振动 , 所以液体具有一定的体积 . •
接变压器副线圈时 P ′ =U22R,又原线圈 U1=Um2=2 2 02 V . 由U1U2=n1n2,得: U2=n2n1U1=2 2 02110=222 V . ∴ P ′ =U22R=22221R ② 比较 ①② 可知 P ′ = P /2 ,即选项 B 正确. 2.远距离输电 远距离输电时,由于输电线路上存在电阻,根据电流热效 应 Q= I2Rt
n a ∶ n b= 3 ∶ 2 , B 错 误 ; U m a ∶ U m b= 3 ∶ 2 , U m b= 23 U m a= 203 V 中性面 磁通量最大 ω a∶ ω b= 3 ∶ 2 √ √ CD 学习目标 知识储备 学习探究 自我检测 三、交变电流有效值的计算 求解有效值的一般方法和技巧: ( 1) 首先要分析交变电流的变化规律,正弦式交变电流的最大值和有效值的关系是 I =I
2ωt. 答案: A 1.如图 2- 2- 4 所示,一矩形线圈 ab 边长为 L1, ad 边长 为 L2,在磁感应强度为 B 的匀强磁场中绕 OO′轴以角速度 ω 从图示位置开始匀速转动,则 t 时刻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为 ( ) C 图 2- 2- 4 A. ωt B. ωt C. BL1L2ωsin ωt D. BL1L2ωcos ωt 题型 1 结合图象分析 【 例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