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粤教版语文必修三第16课琵琶行4内容摘要:
觉有 迁谪意 (被贬谪的失意之情 )。 因 (于是) 为 (写) 长句 (七言诗), 歌 (作歌)以赠之,凡 (共)六百一十六 言 (字), 命(命名) 曰 (叫 ) 《 琵琶行 》。 琵琶行并序 小序内容 • 扼要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 • 概述了琵琶女的身世, • 说明了本诗的写作动机, • 定下了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 琵琶行并序 小序和诗歌哪些段落分别照应。 第二句 1段 三、四、五句 3段 六、七句 4段 二、讨论精讲 再次默读,从诗人的角度,概括各自然段的内容。 琵琶行并序 分析鉴赏 全诗按时间顺序分为五段 : 秋夜江边闻琵琶 江上聆听琵琶曲 听闻歌女诉身世 同病相怜感慨多 重闻琵琶青衫湿 • 第一诗段 : 作者秋夜江边送客忽闻琵琶声。 • 第二诗段 : 作者在船上听琵琶女弹奏琵琶的情景。 • 第三诗段 : 写琵琶女自叙身世。 • 第四诗段:写作者政治上的失意的感慨。 • 第五诗段 : 写琵琶女重新弹奏,诗人为之泪下。 琵琶行并序 诗人听了琵琶女的演凑和身世后,发出了怎样的感叹。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叹。 琵琶行并序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们俩同是 天涯沦落的可悲人 ;今日相逢何必问曾经是否相识。 诗歌背景 • 唐宪宗元和十年,宰相武元衡被人刺死,长安城一片混乱。 白居易当时任东宫赞善大夫,是个陪侍太子的闲职,不能过问朝政,但他压抑不住自己的愤怒,上书请求缉捕凶手。 终以越职言事的罪名被贬为江州司马。 五年后才被调回长安。 问题:比较诗人和琵琶女的身世遭遇, 理解两者的相同之处。 同由京城流落江州, 都有天涯沦落之感。 都是出类拔萃的人才。 ( 一个是名满京都的名艺人,一个是才华横溢的大诗人) 都有由荣而衰的不幸遭遇。 ( 一个因年长色衰而嫁商人,一个因直言敢谏而遭贬谪)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 已超越时代的局限,成为后世饱经忧患的人邂逅时的共同心声。 总结诗歌主题 诗。20xx粤教版语文必修三第16课琵琶行4
相关推荐
甲可吞吴。 作者作品 他一生主要从事戏剧创作,是当时一个 杂剧创作团体 —— 玉京书会的领导人 ,是元杂剧奠基人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 元曲四大家之首 ,堪称元曲中的巨擘 (b242。 杰出的人物 )。 关汉卿 :号 已斋叟 ( 或作已斋、一斋 ) , 元代杰出的 戏曲家。 他精通音律和戏曲艺术。 他长期深入民间,生活在妓院和剧场之中,对现实人生有深刻的认识和体验
▲第二课时 三、课文研讨 : ※第二部分 :回顾几千年来人们攀登黄山的历史。 ①这部分与上部分是怎样衔接的。 —— 上部分以大自然“不肯随便把胜境给予人类”,“它封了山”作小结,更增添了黄山的神奇色彩,并为下文回溯人们攀登黄山的历史,描绘黄 山的奇观作了铺垫。 ②这部分可分几层。 各层大意是什么。 —— 第 1 层 (1 自然段 )写史前期,除了金丝猴之外,只有神话传说中的黄帝、 浮丘公
总结 皖南山区 120公里、千余平方公里 火山喷发 36大峰、 36小峰、 3主峰 黄山云海 草木鸟兽 溪泉潭瀑 摄身光 奇 处处悬崖绝壁 险 变幻莫测、令人神往 繁多名贵、稀世神奇 一道温泉,能治百病 格外赏赐,罕见神奇 总领全文,概括特点。 胜境 黄山云海 草木鸟兽 天女花 国家三级保护植物 杜鹃花 据 《 黄山植物名录 》 记载,黄山风景区有原生植物1446种,分属 155科,栽培植物
描写蜀道之难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夸张、想象、虚实结合、反衬 ( 2)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正面实写 夸张 ( 3)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猿猱欲度愁攀援。 侧面虚写、反衬 夸张 朗读第二段 并梳理字词 (请你用一段散文化的语言来描绘这幅画面) 借景抒情: 古木荒凉、鸟声悲凄(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使人闻声失色, 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答案】 景物描写暗示了湖面情况的异常 , 进一步勾画出白洋淀伏击战的典型环境 , 也为下面到来的激烈战斗蓄势。 三、阅读课文第三部分 ( 第 62 ~ 85 段 ) , 回答下面的问题。 5 . 第 63 段的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案】 当 “ 隐蔽在大荷叶下面 ” 的战士们聚精会神瞄着敌人射击时 ,妻子们却在紧张的战斗中找自己的丈夫 , 细节描写生动而逼真 , 使整
一层薄薄的透明的雾 ,微风过处 ,送来缕缕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这里营造了一种清新欢愉的宁静气氛 ,主人公水生嫂就是在这样一种环境中生活 ,劳动 ,烘托了水生嫂勤劳淳朴、善良温顺的形象。 即“一切景语皆情语”。 在水生嫂眼中 ,家乡的一切是那么的美好 ,皎洁的月亮 ,银白的湖面水 ,透明的薄雾 ,诱人的荷香 ,这是多么美好的家乡啊。 这样的家乡怎容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肆意践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