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秋北京课改版语文七上第10课峨眉山月歌ppt课件1内容摘要:
这首诗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 , 大约作于唐玄宗开元十三年 ( 25岁左右 ) , 是李白即将出蜀时所作。 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江行体验和思友之情 , 无处不贯串着山月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 他把峨眉山月作为歌咏对象 , 通过咏月来表示对蜀地的依恋和对故人的思念。 美丽的峨眉山 整体感知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 思君不见下渝州。 了解诗意 •秋高气。20xx秋北京课改版语文七上第10课峨眉山月歌ppt课件1
相关推荐
次。 它结构中起怎样的作用。 文章除了 “ 花 ” 这一线索外,还有别的线索吗。 • 另一个 线索 是 “毕业典礼” • 两条线索相互辉映,既有利于情节的展开,又使两个人物主次分明。 • 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毕业典礼前”“毕业典礼中”“毕业典礼后”各部分的起止。 ,哪些是回忆过去的事,回忆的事情是怎样引出的。 衣襟上的夹竹桃 医院里探望爸爸 眼前 回忆 六年前赖床受罚 礼堂钟声响了,爸爸不能来
颈联的浣女渔舟写得十分热闹,这与作者想要营造的那种空寂、清幽的氛围是否和谐。 简析尾联,并体会诗中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颈联写得十分热闹,这与作者要创造一个寂静、清幽的环境是否和谐。 是,这是一种 以动衬静 的表现手法。 正因为清泉、浣女、渔舟的热闹,更能 烘托 出环境的寂静、清幽。 如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 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鹿柴(
三、说教法 以语言诵读品味为主,通过默读、速读、跳读,等不同的诵读方法,适当采用启发点拨法,完成本课教学。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 通过教师设疑提问与学生设疑解疑结合,共同研究作答,解决本文重点。 为提高课埻教学效率,采用多媒体教学。 (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诵读中感知课文,自主探究,同时借助多媒体演示,完成学生、教师、文本乊间的对话,指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动手解决问题。
/m3) 克每立方厘米 (g/cm3) 换算关系。 自己可以推算吗。 1 g/cm3= 1 103 kg/m3 1 kg/m3= 1 103 g/cm3 课后要推算哦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的密度是相同的。 所以,可以通过密度辨别物质。 加油站 【 鉴别物质 】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 间接测量 】 根据 ρ=m/V,利用天平和量筒测出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算出密度,
克、毫克 国际千克原器 kg 一头象质量约 5__ t 独立填写 ,小组交流 一张邮票质量约 50__ mg 一个中学生的质量大约是 50___ 一枚 1元硬币质量约 10__ kg g 常用的测量质量的工具 磅秤 电子秤 杆秤 案秤 二、实验室常用的测质量的工具: 托盘天平 托盘天平 构造 砝码 分度盘 托盘 横梁 游码 标尺 底座 平衡螺母 指针 使用天平时,应把天平放在 上。 水平工作台
有变 ? 把 20摄氏度的水加热到 50摄氏度,它的质量有没有变。 结论 物体的质量不随 形状 、 位置 、温度 、 状态 而改变。 钢水浇成钢环、钢锭压成钢板,形状变了,质量不变 宇航员飞向太空,它的空间位置变了,质量不变 冰块融化成水,状态变了,质量不变 三、质量的测量 :杆秤、台秤、电子秤等, 实验室里常用 托盘天平(天平) 电子盘秤 电子分析天平 四、质量的测量工具 托盘 平衡螺母 游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