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沪科版高中生命科学第三册92生物进化理论1内容摘要:
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 积累就可能产生出生物的新类型。 D B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评价 积极意义 : 局限性: 进化的 原因 多样性 的原因 适应性 的形成 遗传和变异 的本质不能作出科学解释 个体 水平 渐变 的结果,无法解释物种大爆发现象 达尔文以后进化理论的发展 性状水平 深入 基因( 分子) 水平 以生物个体为单位 以种群为基本单位 形成以 自然选择学说 为基础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认识到了遗传和变异的本质 获得性遗传的观点,已经被多数人摈弃。 (一)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种群概念: 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卧龙自然保护区 猕猴 判断下列是否属于种群 ( 1)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鱼 ( 2)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鲤鱼 ( 3)两个池塘内的全部青蛙 ( 4)一片草地上的全部植物 否 是 否 否 种群的特点: 种群中的个体并不是机械地集合在一起,而是彼此 可以交配 ,并 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给后代。 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因此研究生物的进化必须研究种群的基因组成和变化。 如何分析种群的基因组成和变化。 由此人们提出基因库和基因频率的概念。 基因库: 一个种群 中 全部个体 所含有的 全部基因。 基因频率: 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 基因频率= 该基因的总数 该等位基因的总数 例 :如某昆虫种群。20xx沪科版高中生命科学第三册92生物进化理论1
相关推荐
C的氨基酸组成差异 生物名称 氨基酸差别 生物名称 氨基酸差别 黑猩猩 0 金枪鱼 21 猴 1 小麦 35 马 12 链孢霉 43 鸡 13 酵母 44 生物亲缘关系越近,细胞色素 c的氨 基酸组成越相似。 科学家根据细胞色素C之间的差异程度绘出了细胞色素 C的系统树竟和传统的进化树十分相象,从而从分子水平上证实了生物进化理论。 黑猩猩 猴 鸡 人 金枪鱼 酵母 链孢霉 马 小麦
皮肤和黏膜 对病菌的 阻挡作用 皮肤和黏膜 分泌物的 杀菌作用 胃酸杀灭细菌 巨噬细胞 对病原体的 吞噬作用 1 2 3 1—— 伸出伪足将病原体 吞噬 2—— 纳入细胞质内形成 吞噬泡 3—— 溶酶体与吞噬泡 融合 ,病原体被“ 酶解 ” 4 4—— 消化不了的残渣排出细胞 巨噬细胞对病原体的吞噬作用 浆细胞 增殖 分化 记忆 B细胞 抗体 产生 分泌 浆细胞 记忆 B细胞 体液免疫 ——
视网膜 近视眼 未矫正 未矫正 用凹透镜矫正 用凸透镜矫正 远视眼 虫赶入口内 出的鼻翼来定位 入内耳 声波 听觉正式形成 耳
体。 其作用原理为在 酶 存在的情况下,对组织的氧化、还原有迅速的酶促作用。 五百万年巨大古树化石 古生物学上的证据 —— 化石 它在地质层中的分布有何规律。 化石,就是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迹或遗物。 在越早形成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在越晚形成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 这是在中国发现的 5亿 5千万年前 寒武纪的 三叶虫 化石
系统树,竟然和 传统的进化树 十分相象,从而从分子水平上证实了生物进化的正确。 古生物化石证据 ⑴ 生物化石: 是在特殊条件下保存在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和它们的生活遗迹。 古生物学上的证据: P44 根据化石与地质年代的关系、化石在地层里出现的顺序,能证实两个问题: ① 现代的各种各样的生物是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进化而来的;②生物进化的顺序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环境 代代相传 男女发病率相同 隔代遗传 男女发病率相同 代代相传 男病<女病 隔代遗传 男病>女病 性状分离 aa Aa Aa 绘制遗传系谱图。 找出特殊家庭。 3. 4. 5. 6. 1. 2. 判断疾病 显隐性。 无中生有 —— 隐性 病。 有中生无 —— 显性 病。 尝试 排除伴 X遗传。 反证法。 尝试写出基因型。 进行遗传计算。 遗传病计算 A _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