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二44动能动能定理内容摘要:
. 动能定理的应用 【 典例 1】 如图 4- 4- 3所示 , 一质量为 2 kg的铅球从离地面 2 m高处自由下落 , 陷入沙坑 2 cm深处 , 求沙子对铅球的平均阻力 (g取 10 m/s2). 图 4- 4- 3 解析 铅球的运动分成自由下落和陷入沙坑减速运动两个过程,根据动能定理,分段列式或全程列式,都可求出平均阻力. 法一 分段列式.设铅球自由下落到沙面时的速度为 v ,则mgH =12m v2- 0 设铅球在沙中受到的阻力为 F ,则 mgh - Fh = 0 -12m v2 代入数据可得 F = 2 020 N 法二 根据全程列式 . 在铅球运动的全过程中 , 重力做功 mg(H+ h), 进入沙中阻力做功- Fh, 全程动能变化为零 , 则由 W= Ek2- Ek1得 mg(H+ h)- Fh= 0解得 F= 2 020 N. 答案 2 020 N 借题发挥 应用动能定理的解题步骤 (1)确定研究对象通常是单个物体 . (2)明确运动过程 , 可以是运动的某段过程 ,也可以是运动的整体过程 . (3)分析受力情况及各力做功情况 . (4)找准对应过程的始末动能 (或速度 ). (5)依据动能定理列式求解 . 【 变式 1】 一辆汽车以 v1= 6 m/s的速度沿水平路面行驶时 , 急刹车后能滑行 x1= m, 如果以v2= 8 m/s的速度行驶 , 在同样路面上急刹车后滑行的距离 x2应为 ( ). A. m B. m C. m D. m 答案 A 解析 急刹车后,车只受摩擦阻力的作用,且两种情况下摩擦力大小是相同的,汽车的末速度皆为零. 设摩擦阻力为 f ,据动能定理得- fx1= 0 -12m v21 ① - fx2= 0 -12m v22 ② ② 式除 ① 式得:x2x1=v22v21 故 得汽车滑行距离 x2=v22v21 x1=862 m = m 应用动能定理求解变力的功 【 典例 2】 某同学从 h= 5 m高处,以初速度 v0= 8 m/s水平抛 出一个质量为 m= kg的橡皮球,测得橡皮球落地前瞬间速度为 12 m/s,求该同学抛球时所做的功和橡皮球在空中运动时克服空气阻力做的功. (g取 10 m/s2) 解析 本题所求的两问,分别对应着两个物理过程,但这两个物理过程以速度相互联系.前一过程的末速度为后一过程的初速度,该同学对橡皮球做 的功不能用 W = Fx 求出,只能通过动能定理由外力做功等于球动能的变化这个关系求出. 在该同学抛球的过程 中,球的速度由零增加为抛出时的初速度 v0,故抛球时所做的功为: W =m v202= 82/2 J = 16 J. 答案 16 J 5 J 橡皮球抛出后,重力和空气阻力做功,由动能定理得: mgh + W f=12m v。20xx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二44动能动能定理
相关推荐
的每一个正确认识都有局限性,需要发展和深化 ④每一个认识都可能被后人推翻,人不可能获得正确的认识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 解析 发现总是来自于认识过程,观点总是为解释发现而提出的,主动认识世界,积极思考问题,追求解决 (解释 )问题,这是科学研究的基本轨迹. 任何一个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都要受当时的客观条件和科学水平的制约,所以所形成的 “ 正确理解 ”
图 1- 1- 5 解析: 因 a 带正电, b 带负电,异种电荷相互吸引,轻质小球a 将向 b 靠拢并与 b 接触.若 a 、 b 原来带电荷量不相等,则当 a 与 b 接触后,两球先中和一部分原来电荷,然后将剩余的电荷重新分配,这样就会带上同种电荷 ( 正电或负电 ) ,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两球将会被排斥开.若 a 、 b 原来带电荷量相等,则 a 、 b 接触后完全中和而都不带电, a
介 电常数 ε r 间的关系 C =ε r S4π kd. ( 2 ) 平行板电容器内部是匀强电场, E =Ud. ( 3 ) 电容器所带电荷量 Q = CU . 2 . 动态变化的两种基本情况: ( 1 ) 电容器两板电势差 U 保持不变 ( 与电源连接 ) . ( 2 ) 电容器的带电荷量 Q 保持不变 ( 与电源断开 ) . ( 3 ) 结论:在电荷量不变的条件下,改变板间距离
[审题指导 ] 解答本题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1)飞机加速阶段的末速度为减速阶段的初速度。 (2)跑道的至少长度应为飞机加速阶段位移与减速阶段位移的大小之和。 [ 解析 ]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 — 位移关系式,可得飞机匀加速和匀减速阶段的位移分别为 x1=v 2t2 a1=8022 m = 800 m , x2=v 2t2 a2=80 22 m = 640 m 所以,设计的跑道至少长 x =
律与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对比: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般规律 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速度公式 v = v0+ at v = gt 平均速度公式 v =v0+ v2= v2t v =v2= v2t 位移公式 x = v0t +12at2 h =12gt2 推论 Δ x = aT2 Δ h = gT2 ( 2) 适用于自由落体运动的 n 个比例式: ① 第 1 s 末、第 2 s 末、第 3 s 末 … 第
梨、枣、柿子、栗子以及银杏等一百多种。 从初夏到深秋,累累硕果挂满枝头,时时都有鲜果成熟,正像 《 西游记 》 里说的 “ 四季好花常开,八节鲜果不断 ”。 花果山的许多名胜跟 《 西游记 》 里描写的差不多。 在通往花果山的要道入口处,有一块形状像猴子的石头,名字叫 “ 猴子石 ”。 它坐北朝南 ,尖嘴猴腮 ,一副想蹦想跳的架势。 传说是孙悟空派它到这里来当花果山门卫的。 山上还有一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