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果阳光100超市商业经营计划书(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在这样一个流程下要设定以下参数:采购量、利润额、利润率、销售率、周转率、到货率和结款率等,都与采购有关。 例如结款,按现代经营理念就是要求精确,多结不行,少结也不行。 为什么。 多结了企业自己吃亏;少结了,影响与供货商的关系,如果因此断了货,就是麻烦事。 所以说结款率应该有个指标,该结的就得结,不该结的就是请吃饭也不能结。 这些参数定了以后,就可下达数字指令,使采购任务通过数字体现出来。 所谓任务就是指令,这个指令必然含有数 字,不能只是抽象地要求作到 “积极主动、热情周到、大公无私 ”,这些话太模糊、太虚了,必须用数字把标准给出来,然后再看他采购的商品销售后的数字结果:他的周转率是不是合乎标准,他的销售额是不是合乎标准,他的利润是不是合乎标准 …… 每个环节都要用数字说话,这就叫数字监察。 只有这样才能够控制整个经营的过程。 这样每周来一次,或每月来一次,一但发现数字不符,就可及时调整。 如果是因为制度不合理,改制度;如果是因为人不合适,换人。 ( 3) 数字支持的评价 对经营结果进行评价也依然要通过对象、参数、数字和结果来看。 如衡量收款员的 勤劳度。 大家都知道,百货商店是开单子在指定柜台交款的,今天东西卖得少,收款就少,所以没法评价收款员个人。 在超市,是开放式售货,结算往往有一排收款机,某个收款员不勤快,或业务水平低,就会导致他面前的客户受阻,别人一天收 100 笔,他一天收 30笔,显而易见,对这要有一个评价方法。 即通过平均交易笔数和实际交易笔数评价其勤劳度。 通过这些数字,可以及时疏导客流,作出相应调整。 同样,通过这些数字,也可评价任何一个部门 /商店、任何一个职员贡献,评价任何一个商品的销售,以及评价任何一个供货商、任何一个顾客(如个人、集体的购买 次数)以及任何一种营销方式等等。 比如说评价某一个会员商店的顾客在这儿的购买率、购买额,就会发现哪个是重点顾客。 再接着分析,可发现哪一类的顾客是这儿的重点顾客群。 当发现购买率高、购买额大的全是单位顾客而不是个人时,服务就应当对这些集体会员有所侧重,通过照顾和其它方法拉住这些顾客,并用数字对顾客在超市的表现进行评价,以此来指导自己的超市改进工作,提高服务水平。 数字支持的行为准则还可举个例子。 如仓储超市要求理货员 “补货及时、准确,保持上架商品清洁 ”。 这不是一个指标,不是一个完成额,也不是一个决策,它只 是商业企业岗位上一条行为准则。 这样的准则如果不落实到可以衡量检查的数字上,就会变成一句空话。 所以,有必要设置一些参数。 如货架上的商品不能少于 50%,如果少了,看出现过几次,要用数字卡住并记录下来,一周或是一个月总结一次。 货架由清洁变成蒙上尘土和发现污物有几次,商品放错货架有几次,用数字明确规定什么样给予惩罚,什么样给予奖励,这就是对行为的处置。 把这样的一个行为准则数字化,这个行为准则才有条件得以执行,同样,要求售货员积极主动、热情待客,要求理货的人帐实相符等,都要跟上数字支持,否则就没有可操作性。 以上所讲的数字化经营的概念,好象没有直接和计算机挂钩,事实上只有具备了数字化经营的理念,计算机才对超市有用,它正是用好一个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前提。 如果一个大型超市的管理者没有这样的理念,看着这一大堆数字就觉得头痛,计算机对于他们就变成没用的东西了。 大型超市区别性特征 如果把零售业业务循环作一个抽象的描述,百货、超市等各种业态都是一样的,它们都遵循着一个基本的业务循环:计划 → 采购 → 库存 → 销售 → 分析,中间是财务。 大型超市不同于百货公司和购物中心等其它业态,具有其区别性特征。 如果抓不住这一点 ,用的计算机系统张冠李戴,风马牛不相及,系统无法在超市里正常运行,经营上必定会发生混乱。 就是超市,也有大型和小型的差别,我们常见到,在 100 平米的小超市中,收款人发现商品没条码,常常喊一声场内的售货员给看看是多少钱。 如果超市一万平米怎么办。 50 个出口怎么办。 显然,小超市的作法在大超市是行不通的。 大超市在业务流程上和百货公司有所不同,百货公司是一个多个进销存 “子循环 ”构成的 “母循环 ”, “子循环 ”为实, “母循环 ”为虚。 如百货公司的服装、电器部各有自己的进、销、存循环业务。 整个业务,则是各个部门汇总的,因而是虚的。 在百货公司里,有好多部门的微循环,每个微循环的过程控制得非常弱,甚至可以说很多情况下没有控制。 管理好的公司,可以在宏观上控制一下,管理不好的连宏观上都控制不住。 在大型超市里,不存在上面的问题,因为大型超市的业务流程是个单一的循环系统: 计划 → 采 购 → 库存 → 销售 → 销售分析,中间是财务。 由于各个核算单位被打破了,无法搞多个子循环;由于超市的低成本、低利润,资源必须得到充分利用,再到各个环节上去消耗掉一点,那就赔了。 所以,超市必须在单一的循环中得到严格的控制。 另外,大型超市在组织结构上和百货公司也不同。 百货公司是按核算单位来设置的,如设儿童部、食品部、家电部等 …… 以权力为核心,即一个部进销存的所有权力都有;而在大型超市里是按业务流程来设置部门的,如设采购部、支持部、售货部、现场营销部、防损部等,在这些部门中没有任何人有全面的权力,而是以职责为核心的,在这 里权力被制约了。 在核算体制上,大型超市也有其区别性特征。 百货公司大部分是分级核算,个别的也有单级核算、一级核算,但不一定运行得很顺畅,这是由它本身的业务流程和结构特点决定了的,而一级核算恰恰是大型超市最合适的核算体系。 盘点时发现丢了可乐,让谁赔。 也可能是顾客拿了,走到家电柜时不想要了,就扔到货架上。 你让饮料部赔,他没法赔。 真丢了,也不能让现场理货员来赔。 在大型超市没法用百货公司那种由部门 “长收短补 ”的办法来解决盘点中数货不符的问题。 这里是一级核算体制。 在营销方式方面,大型超市和 百货公司也有很多不同。 百货公司是柜台销售,促销方式很简单,无非是打折优惠,发个贵宾卡之类的。 它的经营面很广,单品的流量很小,服务非常周到,但是利比较高。 而超市则不同,它储卖合一,是为了降低成本;开架销售,是为了促销。 商品琳琅满目,可随意挑选,并能伸手就拿,十分方便。 促销手段也非常丰富。 如会员制、小时促销、打包量贩、分割组合等,微利大量,重视生鲜,处处面向老百姓的日常生活。 谈到系统建设的方法,大型超市也和百货公司不同。 百货公司对计算机的依赖相对弱一点,它允许计算机系统边开发、边运行、边完善,也支 持手工操作和计算机并行。 百货公司人多,记帐记得过来,记帐员都归财务管,也有一套记帐方法,帐记得也清楚。 但到了超市就不行了,首先有很多工作没计算机就没办法做,如没有电子条码秤,没有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生鲜食品就没法卖,也没法到出口交款;有了电子秤,秤好了分量,按统一价就可马上打出标签往塑料袋上一贴,在出口一扫,价就出来了。 实行一级管理的超市,一万多种商品的价签如果都用手去抄,很可能有 20xx 多种会抄错。 超市的计算机必 须能支持打货架标签。 打出的标签和计算机里的绝对不会有误差,又漂亮,又准确,你只要放对地方就行 了。 超市计算机系统如果没有齐备的功能,超市的经营马上就会发生困难。 假如计算机的网线断了,主机 “趴 ”了,前台还卖不卖。 百货商场可以,凭开小票先卖着,等系统运作恢复了,再录进去。 超市行吗。 运行一中断,前台打不出票来,就结不了帐,卖场的顾客就会发生骚乱。 所以,超市的前台收银系统必须具备只要有电就能继续运作的功能。 再比如超市大流量的问题,一下子 10 卡车货运来了,靠手工收这些货,填单一晚上都干不完,除非先不计数,统统进仓库,但这样就乱套了;如加大库存,又积压了资金,造成了浪费。 所以超市大物流对计算机的要求非常高,超市 本身对计算机的依赖性也更强。 它不仅要求功能一定齐备,质量可靠,还要求能够一次开通,不允许一边开发,一边完善,否则就没法运作。 大型超市不需要也没有必要用手工,因为手工跟不上,一天几万条记录,跟 3 天就跟乱了。 咱们还是把人的弱项让给计算机,把人的长项发挥出来吧。 大型超市对计算机系统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