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第6章万有引力与航天ppt复习课件内容摘要:
度小于 c 的角速度 B . 卫星 a 的加速度大于 b 的加速度 C . 卫星 a 的运行速度大于第一宇宙速度 D . 卫星 b 的周期等于 24 h 解析: a 的轨道半径大于 c 的轨道半径,因此卫星 a 的角速度小于 c 的角速度,选项 A 正确; a 的轨道半径与 b 轨道半径相等,因此卫星 a 的加速度等于 b 的加速度,选项 B 错误; a 的轨道半径大于地球半径,因此卫星 a 的运行速度小于第一宇宙速度,选项 C 错误; a 的轨道半径与 b 的轨道半径相等,卫星 b 的周期等于 a 的周期,为 24 h ,选项 D 正确. 答案: AD 3 . ( 多选 ) 如图所示 , 在发射地球同步卫星的过程中 , 卫星首先进入椭圆轨道 Ⅰ , 然后在 Q 点通过改变卫星速度 , 让卫星进入地球同步轨道 Ⅱ , 则 ( ) A . 该 卫星的发射速度必定大于 1 k m /s B . 卫星在同步轨道 Ⅱ 上的运行速度大于 k m /s C . 在椭圆轨道上 , 卫星在 P 点的速度大于在 Q 点的速度 D . 卫星在 Q 点通过加速实现由轨道 Ⅰ 进入轨道 Ⅱ 解析: 1 k m /s 是卫星脱离地球引力束缚的发射速度,而同步卫星仍然绕地球运动,故选项 A 错误; k m /s( 第一宇宙速度 ) 是近地卫星的环绕速度,也是圆周运动最大的环绕速度,同步卫星运动的线速度一定小于第一宇宙速度,故选项 B 错误;椭圆轨道 Ⅰ 上, P 是近地点,故卫星在 P 点的速度大于在 Q 点的速度;卫星在轨道 Ⅰ 上的 Q 点 做向心运动,只有加速后才能沿轨道 Ⅱ 运动,故选项 C 、 D 正确. 答案: CD 规律方法 , (1) 变轨问题综合性较强,其实质是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卫星受到某种外力或其他原因而突然加速或减速,做 “ 离心 ” 或 “ 近心 ” 运动,轨迹偏离原来的运行轨道. (2) 比较变轨前后在不同轨道上的同一点的加速度大小,通过受力分析依据牛顿第二定律确定.由于都只受万有引力,故加速度相同. (3) 比较变轨前后在不同轨道上的同一点的速度大小,可以结合离心运动和向心运动条件分析. 专题二 双星模型 1 . 双星 两个离得比较近的天体 , 在彼 此间的引力作用下绕两者连线。20xx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第6章万有引力与航天ppt复习课件
相关推荐
颗卫星质量相同.三颗卫星的线速度分别为 va、 vb、 vc,角速度分别为 ωa、 ωb、 ωc,周期分别为Ta、 Tb、 Tc,向心力分别为 Fa、 Fb、Fc,则 ( ) A. ωa= ωcωb B. Fa= FcFb C. va= vcvb D. Ta= TcTb 答案 AD 图 1 解析 同步卫星与地球自转同步 , 故 T a = T c , ω a = ω c ;由 v= ωr 得:
、电流的有效值。 按正弦规律变化的交流,它的有效值和峰值之间的确定关系: 、 .(用 Ie、 Ue、 Im、 Um分别表示交流电压、电流的 有效值和峰值) 二 、例题分析 例 一个电热器接在 220V交流电路上,发热功率为 1Kw,如果把它接在直流电路中,使其功率也是 1kW,直流电路的电压必须是 V;一个电容器接在交流电路上,击穿与否,取决于交流电压的瞬时值是否超过电容器的耐压,连接在
叫做 调频 (FM) 调幅广播 (AM): 中波 和 短波 波段; 调频广播 (FM): 微波 (甚高频和超高频波段) 发射过程 : 调制 调频 调幅 声音信号的调制过程: 调幅波的形成: 调频波的形成: 无线电波的接收: 接收电路 在无线电技术中,用天线和地线组成的接收电路来接收电磁波. 选台 (电谐振 ) 调谐 1) 电谐振: 当接收电路的 固有频率 跟接收到的电磁波的频率相同时
, t= s B . x = 16 m , t= s C . x = 20 m , t= s D . x = 20 m , t= s 解析: 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的分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由 h =12gt2,得 t=2 hg= s ,在水平方向的分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则x = v 0 t= 16 m . 答案: B 2 . 如图所示是倾角为 45 176。 的斜坡 , 在斜坡底端 P
点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2) 从 O 点到 (1) 问中所取的点 , 重物重力势能的减少量 ΔEp=________J . 动能增加量 ΔEk= ________J ; ( 结果取三位有效数字 ) B 8 4 (3) 若测出纸带上所有各点到 O 点之间的距离 , 根据纸带算出各点的速度 v 及物体下落的高度 h , 则以v22为纵轴 、 以 h 为横轴画出的图象是图中 的 ________
关,只与初末状态物体的高度差有关,从 A到 B的高度是 H,故从 A到 B重力做功mgH, D正确. 二、对重力势能的理解及计算 1. 相对性 : Ep= mgh中的 h是物体重心相对参考平面的高度.参考平面选择不同,则物体的高度 h不同,重力势能的大小也就不同. 2. 系统性 :重力是地球与物体相互吸引产生的,所以重力势能是物体和地球组成的系统共有,平时所说的 “物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