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74重力势能内容摘要:
关,只与初末状态物体的高度差有关,从 A到 B的高度是 H,故从 A到 B重力做功mgH, D正确. 二、对重力势能的理解及计算 1. 相对性 : Ep= mgh中的 h是物体重心相对参考平面的高度.参考平面选择不同,则物体的高度 h不同,重力势能的大小也就不同. 2. 系统性 :重力是地球与物体相互吸引产生的,所以重力势能是物体和地球组成的系统共有,平时所说的 “物体 ”的重力势能只是一种简化说法. 3. 重力势能是标量 :负的重力势能只是表示物体的重力势能比在参考平面上时具有的重力势能要少,这跟用正负表示温度高低是一样的. 【 例 2】 下列关于重力势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物体的位置一旦确定,它的重力势能的大小也随之确 定 B.物体与零势能面的距离越大,它的重力势能也越大 C.一个物体的重力势能从- 5 J变化到- 3 J,重力势能增 加了 D.在地面上的物体具有的重力势能一定等于零 答案 C 解析 物体的重力势能与参考面有关,同一物体在同一位置相对不同的参考面的重力势能不同, A选项错;物体在零势能面以上,距零势能面的距离越大,重力势能越大,物体在零势能面以下,距零势面的距离越大,重力势能越小, B选项错;重力势能中的正、负号表示大小,- 5 J的重力势能小于- 3 J的重力势能, C选项对;只有选地面为零势能面时,地面上的物体的重力势。20xx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74重力势能
相关推荐
点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2) 从 O 点到 (1) 问中所取的点 , 重物重力势能的减少量 ΔEp=________J . 动能增加量 ΔEk= ________J ; ( 结果取三位有效数字 ) B 8 4 (3) 若测出纸带上所有各点到 O 点之间的距离 , 根据纸带算出各点的速度 v 及物体下落的高度 h , 则以v22为纵轴 、 以 h 为横轴画出的图象是图中 的 ________
, t= s B . x = 16 m , t= s C . x = 20 m , t= s D . x = 20 m , t= s 解析: 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的分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由 h =12gt2,得 t=2 hg= s ,在水平方向的分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则x = v 0 t= 16 m . 答案: B 2 . 如图所示是倾角为 45 176。 的斜坡 , 在斜坡底端 P
度小于 c 的角速度 B . 卫星 a 的加速度大于 b 的加速度 C . 卫星 a 的运行速度大于第一宇宙速度 D . 卫星 b 的周期等于 24 h 解析: a 的轨道半径大于 c 的轨道半径,因此卫星 a 的角速度小于 c 的角速度,选项 A 正确; a 的轨道半径与 b 轨道半径相等,因此卫星 a 的加速度等于 b 的加速度,选项 B 错误; a 的轨道半径大于地球半径,因此卫星 a
一定时, F、 v成反比。 类型 1:机车以恒定功率 P 启 动 当 F=f阻 时, a= 0 , v达到最大 保持 vm 匀速 v F= v P a= m F- f阻 ↑ ↓ ↑ ↓ ↓ vm= f阻 P 五、机车启动问题 汽车启动过程中两个基本式: P= F牵 v m fFa 阻牵 vm 机车以恒定功率启动的 v- t 图 先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变加速直线运动 ,最终以速度 做匀速直线运动
= 4 m 所以 , 重力在前 2 s 内做的功为 W = m gl s in θ =2 10 4 J = 48 J ( 2) 重力在前 2 s 内的平均功率为 P-=Wt=482 W = 24 W ( 3) 木块在 2 s 末的速度 v = at = 2 2 m /s = 4 m /s 2 s 末重力的瞬时功率 P = mg v s in θ = 2 10 4 W = 48 W 针对训练 1
A 选项正确.由公式 EP+12m v2=12m v20,可知 B 选项正确.又因为 Ek=12m v2,所以 D 选项正确. 答案: ABC D 7 .如图所示,一根长为 l1的橡皮条和一根长为 l2的绳子 ( l1 l2)悬于同一点,橡皮条的另一端系一 A 球,绳子的另一端系一 B 球,两球质量相等,现从悬线水平位置 ( 绳拉直,橡皮条保持原长 ) 将两球由静止释放,当两球摆至最低点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