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第7章第2节功内容摘要:
的条件。 结论: ( 1) 功: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 , 并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了一段位移 , 这个力就对物体做了功。 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 2) 在情形 ① 中 , 有力但物体在力的方向上无位移 , 故上提的力不做功。 情形 ② 中 , 物体在重力的方向上没有位移 , 故重力不做功 ,但物体在拉力方向上有位移 , 故拉力做功。 ( 3) 做功的两个必不可少的因素是: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的位移。 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 推导的依据: 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位移的乘积。 因此推导的关键是:确定力方向上的位移或。20xx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第7章第2节功
相关推荐
:根据行星的运动求恒星的质量;或根据卫星的运动求解行星的质量等。 提出问题 二、 计算天体的质量 提出问题 二、 计算天体的质量 拓展结论 二、 计算天体的质量 提出问题 二、 计算天体的质量 典型例题 典型例题 例 2 1969年 7月 21日 , 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烙下了人类第一只脚印 , 迈出了人类征服宇宙的一大步。 在月球上 , 如果阿姆斯特朗和同伴奥尔德林用弹
用下 , 在光滑水平面上从静止开始运动 , 运动时间t=3 s。 求: ( 1) 力 F在 3 s内对物体所做的功; ( 2) 力 F在 3 s内对物体做功的功率。 二、功率与速度 提出问题 1.( 功率与力和速度的关系 ) (多媒体投影)如图所示,一个物体在力 F的作用下以速度 v匀速运动,已知作用力 F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试用 F和
1150 m / s5 1 0 m / sxt v这 5 s内的路程: L1=5m+ 20m+ 20m+ 15m- 10m=70m 平均速率: 1170 m / s5 1 4 m / slt v39。 章末整合 分类突破 网络构建 分类突破 课堂讲义 对点练习 5 m 20 m 20 m 15 m 10 m 解析 ( 2)后 2s内的位移为: Δx2= 15m- 10m= 5m
( 3) 人造卫星绕地球运动与月球类似 ,也应是地球对人造卫星的引力使人造卫星保持在绕地球运行的轨道上。 ( 4) 地面上的物体之所以落回来 ,是因为受到重力的作用 ,在高山上也是如此 ,说明重力必定延伸到很远的地方。 说明: “ 天上 ” 的力与 “ 地上 ” 的力应属于同一种性质的力。 “月 —地检验”的原理验证“天上”的力与“地上”的力是同一种性质的力。 提出问题 一 、 月 —地检验 二
自由释放 , 重物经时间 t落到月球表面 , 设月球的半径为 R, 据上述信息求解: ( 1) 飞船在月球表面附近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必须具有的速率; ( 2) 飞船在月球表面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最小周期。 典型例题 例 5 人类曾向木星发射 “ 伽利略 ” 号木星探测器 ,该探测器在太空中行程 37亿千米并最终成功进入绕木星运行的轨道。 此后不断发回拍摄到的照片 ,
于行星做圆周运动所需要的向心力。 提出问题 一、 太阳对行星的引力 提出问题 一、 太阳对行星的引力 T是不同的 ,F跟 r的关系式中不应出现周期 T,我们能否利用所学的知识去掉 T, 而只保留 F与 r的关系呢 ? 提出问题 一、 太阳对行星的引力。 提出问题 一、 太阳对行星的引力 ? 提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