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3章第5节力的分解内容摘要:
mg s in α , F2= mg c os α 质量为 m 的光滑小球被竖直挡板挡住而静止于斜面上时,其重力产生两个效果:一是使球压紧板的分力 F1;二是使球压紧斜面的分力 F2. F1= mg t an α , F2=mgc os α 质量为 m 的光滑小球被悬线挂靠在竖直墙壁上,其重力产生两个效果:一是使球压紧竖直墙壁的分力 F1;二是使球拉紧悬线的分力F2. F1= mg t an α , F2=mgc os α 质量为 m 的物体被 OA 、 OB 绳悬挂于 O 点,重力产生两个效果:对 OA 的拉力 F1和对 OB 的拉力 F2. F1= mg t an α , F2=mgc os α 质量为 m 的物体被支架悬挂而静止,其重力产生两个效果:一是拉伸 AB 的分力 F 1 ;二是压缩 BC 的分力 F 2 . F 1 = mg t an α , F 2 =mgc os α . 力的效果分解法的 “ 四步走 ” 解题思路: 确定要分解的力 ⇩ 按实际作用效果确定两分力的方向 ⇩ 沿两分力方向作平行四边形 ⇩ 根据数学知识求分力 第 3 步 例证 —— 典例印证,思维深化 压榨机如图 3 - 5 - 9 所示, B 为固定铰链, A 为活动铰链 . 在 A 处作用一水平力 F ,物块 C 就以比水平力 F 大得多的力压物块 D . 已知 L = m , h = m , F = 200 N ,物块 C 的质量不计,且与左壁接触面光滑,求物块 D 受到的压力 . 图 3 - 5 - 9 【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应注意以 下两点 ( 1) 力 F 产生的实际作用效果; ( 2) 图中的几何关系及对称性 . 【解析】 根据水平力 F 产生的效果,它可分解为沿杆的两个分力 F F2,如图甲所示,则 F1= F2=F2c os α.而沿 AC 杆的分力 F1又产生了两个效果:使物块 C 压紧左壁的水平力 F3和使物块C 压紧物块 D 的竖直力 F4,如图乙所示,则 F4= F1s in α =F t an α2. 由 t an α =Lh得 F4=2002= 500 N . 【答案】 500N 1 . 力的效果分解法注意事项: ① 采用力的效果分解法对力进行分解时,关键是按照力的作用效果准确确定出两分力的方向 ② 较准确地作出平行四边形,确定力与平行四边形的边角关系 . ③ 计算分力大小常用的数学知识:三角函数、直角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等 . 2 . 确定力的实际作用效果的技巧 :若物体受三个力并处于平衡状态,确定其中一个力的实际作用效果时 ,可先作出物体所受的三个力的示意图,其中一个力的两个实际作用效果的方向一定在其余两个力的反向延长线上 . 第 4 步 巧练 —— 精选习题,落实强化 3 . ( 2020 江苏阜 宁中学高一期中 ) 如图 3 - 5 - 10 所示是山区村民用斧头劈柴的剖面图,图中 BC 边为斧头背, AB 、 AC 边是斧头的刃面,要使斧头容易劈开木柴,则 ( ) A . BC 边短一些, AB 边也短一些 B . BC 边长一些, AB 边短一些 C . BC 边短一些, AB 边长一些 D . BC 边长一些, AB 边也长一些 图 3 - 5 - 10 【解析】 相对地, BC 边短一些, AB 边长一些,会使斧头向下的力产生两个较大的分力,这两个分力的方向分别垂直于AB 、 AC 边,正是有这两个较大的分力,才使得斧头容易劈开木柴 . 【答案】 C 4 . ( 多选 )( 2020 清远高一检测 ) 如图 3 - 5 - 11 所示,物体 A 静止在倾角为 30176。 的斜面上,现将斜面倾角由 30176。 增大到 45176。 ,物体仍保持静止,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 A 对斜面的压力不变 B . A 对斜面的压力减小 C . A 受到的摩擦力减小 D . A 受到的摩擦力增大 图 3 - 5 - 11 【解析】 倾角为 30176。 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 F 1 = mg s im 30176。 =12mg ,对斜面的压力 F N = mg c os 30176。 =32mg ;倾角为 45176。 时,物体受。20xx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3章第5节力的分解
相关推荐
. 物体的加速度越大,速度越大吗。 【提示】 不一定 . 物体的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物体的加速度越大,速度变化越快,速度不一定越大 . 第 2 步 结论 —— 自我总结,素能培养 1 . 合外力与加速度的关系: 2 . 直线运动中加速度与速度的关系: ( 1) ( 2) 3 . 力与运动的关系: 4 . 两个加速度公式的区别: ( 1) a =Δ vΔ t是加速度的定义式
于行星做圆周运动所需要的向心力。 提出问题 一、 太阳对行星的引力 提出问题 一、 太阳对行星的引力 T是不同的 ,F跟 r的关系式中不应出现周期 T,我们能否利用所学的知识去掉 T, 而只保留 F与 r的关系呢 ? 提出问题 一、 太阳对行星的引力。 提出问题 一、 太阳对行星的引力 ? 提出问题
自由释放 , 重物经时间 t落到月球表面 , 设月球的半径为 R, 据上述信息求解: ( 1) 飞船在月球表面附近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必须具有的速率; ( 2) 飞船在月球表面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最小周期。 典型例题 例 5 人类曾向木星发射 “ 伽利略 ” 号木星探测器 ,该探测器在太空中行程 37亿千米并最终成功进入绕木星运行的轨道。 此后不断发回拍摄到的照片 ,
3 . v - t图线为直线且跨过 t轴,表示物体的速度方向发生了变化,但加速方向不变;分段分析可知物体先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至速度为零后反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全程 物体做有往复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 第 4 步 巧练 —— 精选习题,落实强化 1 . 一个沿直线运动的物体的 v - t图象如图 2 - 2 - 5 所示,则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 图 2 - 2 - 5 A . 图象 OA
1 s ,其速度减小 2 m/s 【解析】 物体做变速运动, 不同时间段内每 1 s 的位移不同, A 错 . 仅凭所给条件不能确定物体是加速还是减速, B 、 D错 . 由 Δ v = a Δ t 得,每经过 1 s ,物体的速度变化量大小为 2 m/s , C 对 . 【答案】 C 2 . (2020 厦门高一检测 ) 一辆汽车沿平直公路向东行驶,如图 1 - 5 - 2
在某一阶段的路程不为零时,由于位移可能为零,也可能不为零,所以物体的速度可能为零,也可能不为零 . 第 3 步 例证 —— 典例印证,思维深化 ( 多选 )(20 14 邢台高一检测 ) 甲、乙两质点在同一直线上匀速运动,设向右为正,甲质点的速度为 2 m/ s ,乙质点的速度为- 4 m/ s ,则可知 ( ) A . 乙质点的速率大于甲质点的速率 B . 因为+ 2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