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成长:中国争霸天下论(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事势力空前强大; B.台湾经济崩溃; C.台湾经济转型,成为依赖大陆的经济附庸; D.中国在中南半岛的控制争夺中取得成功,控制马六甲海峡的经济权,对台湾经济完成封锁事态。 所以对台湾不能操之过急。 除了耐心以外,对台湾的争夺必须有相当的灵活性。 对台政策的核心并不是主权控制形式,而是将美国的军事和政治存在赶出台湾岛,使得其环中国海的压制线被拦腰截断,如果能做到这一点,中国即使默许台湾以某种形式自立,没有外来支援,在中国的势力圈内 也很难维持。 因此,一方面我们要继续政府政治上施加压力,军事上施加威慑,经济上施加利诱的政策,另一方面,我们应当以灵活的态度促成和台政府之间关于统一问题的谈判,目前这个问题限于僵局,是非常危险的,台湾分离的太久,随著老一代人的死去,思归之心日淡,当务之急是加强双方的接触,尤其是民间的接触,说到底一统还是台独,台湾的未来取决于这一代年青人的思想。 一国两制可以作为谈判的底线,但不能作为对台政策的底线。 事实上,无论以何种联合形式,只要能及早让台湾在外交和军事上和中国大陆站在一面旗帜下,无论是对最终的统一大业,还是对 中国在周边地区的战略展开都有著巨大的利益。 相反,长期不统不独,持续对抗,对中国的发展负面影响最大。 至于在台独时要不要动武的问题上,也应该有灵活务实的政策。 动武作为杀手□固然不能扔掉,但与其盘算什厶时候才能动武,不如随时都做好动武的准备,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越强大,准备越充分,台独的决定就越加难产,仓促动武的可能性就越低。 其它可能促成台独的原因还包括∶ B. 双方军事力量对比发生变化,台湾有决战境外的能力; C. 周边地区局势对台湾有利,不但美,日提供军事支援,其他国家,尤其是东南亚国家保持中立甚至 亲台,使大陆难以进行战略封锁; D. 中国内乱,中央政府失去权威。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台湾独立发生的原因将不在岛内,而在岛外。 即使从动武的方式而言,也不宜渡海作战,靠陆军决战其境内。 这种方式的成功性暂且不谈,它无论是对台湾人,还是对周边诸国都会产生恶劣的影响。 军队应当将海空战略封锁作为动武的首选方式,其目的是将台湾变成一个孤岛和死岛,以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如果我军不能达到这样一种作战水平,就不能说对台湾有绝对的威慑能力,也就难以作出动武的决心,因为胜则罢,一旦有失,祖国的统一大业 将会严重倒退。 事实上,中国想成为地区性的强国,包括在东南 各更多的资 料等着你 第 6 页 共 10 页 亚有所作为,压制性的近海作战能力是必须的。 至于中南半岛,应当明白无误地作为我们的后院加以经营。 目前,这个地区仍然是一个权力真空地带,使得中国有著很好的机遇进入这一地带,能不能够抓住这个机遇,将决定中国是否能够成为一个地区性的强国,是否能够有争霸天下的资本。 其理由有四∶ D. 此地区有稠密的人口和丰富的资源,从长远角度而言,这是决定强国间竞争的基本要素; E. 位于战略要冲,控制东南亚,等于控制了日本的一半交通命脉,等于完成了 对台湾的经济封锁,对可能崛起的印度的扩张更是致命的制约。 可谓一石三鸟。 F. 只有控制了中南半岛,中国才有可能在周边事态中具有最终发言权,这一威慑对周边所有国家包括美国在内都将是压倒性的。 G. 东南亚是一个文化宗教多元化的地区,融合这一地区内的先进因素,将会使中国文化得到质的飞跃的机会,从而有机会成为世界性的文化,这是成为世界性强国的一个前提。 可以预见,未来五十年内,东南亚将必然成为几大强权角逐的战场,谁能够先填补这个权力真空,将在最终的角逐中占据优势。 如果说中国的外交有什厶可以执著的 政策的话,除了统一大业,就是进入中南半岛。 这将是几代人持续不懈努力的过程,因此,当务之急是将外 交,经贸和文化交流以及政治合作向东南亚地区强力倾斜,及早进入这个市场,建立起可以长期存在的共同经济利益,增加政府和人民间的信任度和亲密度,消除对大国政治的恐惧感,并积极的以建设性的姿态参与到这个地区内的政治生活中来,以形成各国对中国在此地 区内存在的共识。 事实上,日本所谓大东亚共荣圈遵循的也是这一思路,失败是因为日本妄图单纯依靠军事征服的手段在短时间内解决问题,所以不能长久。 在中南半岛上,有三个国家在 中国的后院中占据了显著的位置,分别是越南,新加坡和缅甸。 越南是后院的通道,新加坡是支点,缅甸是屏障,只要能够控制住这三个国家,后院的轮廓即成。 最后,有必要澄清关于何时开始实施后院战略的时机问题。 我的意见是介入越早越好,当然手段和程度应当因地因时而制宜,重要的是应当在国民中及早树立起建立后院的共识。 按照时下流行的君子派的观点,似乎应当在本国现代化彻底完成,国民赚得盆满钵满时再考虑与诸列强一争高下,殊不知世界范围内的竞争不单单是经济实力的竞争,而是全方位的综合实力竞争,错过发展时机,并不总是能够靠经济优势来弥补 的,经常会付出惨重的代价。 历史上的德国就是最好的例子。 德国虽然经济实力超过英法总和,但仍然不得不挑起两次世界大战以求生存,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德国错过了瓜分殖民地的最佳时机,因而不得不铤而走险,开拓生存空间。 在付出了几乎亡种的代价后,在今天德国只有寄希望于欧洲联合以求复兴,否则将永远丧失机会 成为英法那样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大国。 因此,选择时机,综合全面地发展是必要的。 此外,闷头建设也多少有些一厢情愿,因为在全球范围内,经济活动本身也充满了竞争性,是对各种资源无所不用其极的争夺和利用,其中也不乏野 蛮的军事征服。 因而,自顾自的和平发展道路是走不通的。 如果说斗牛派是犯了不只己的错误,那厶对君子派只能以不知彼 各更多的资 料等着你 第 7 页 共 10 页 形容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