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4章第1节原电池内容摘要:

的内电路,电流方向为负极 → 正极,阴离子移动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故向Z n SO4溶液中迁移 C 锌为原电池负极。 发生氧化反应 D 铜电极的电极反应为: Cu2 ++ 2e-== =C u 【 答案 】 A 【 点评 】 (1)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2)区别电子流动方向和电流方向。 2. 有如图所示的两个原电池装置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变式训练 A. A池中负极的电极反应为 Mg- 2e- ===Mg2+ B. Mg在 A池中为负极 , 在 B池中为正极 C. B池中电子的流向: Mg→Al D. 原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 , A池溶液的 pH会增大 解析: 判断原电池正负极 , 除考虑活泼性还要注意电解质溶液对正负极的影响。 对于稀硫酸来说 , 镁是比铝更活泼的金属;但对于氢氧化钠溶液来说 , 铝是比镁更活泼的金属 , 所以A池中镁是负极 , B池中铝是负极 , B对; A池中电极反应为 Mg- 2e- ===Mg2+ , A对; B池中电子流向为 Al―→ Mg, C项错。 A池中正极 2H+ + 2e- ===H2↑, 随着反应进行 , c(H+ )减小 , pH增大 , D对。 答案: C 1. 设计原电池 (1)设计依据 形成原电池的基本条件 , 即是设计原电池的基本依据。 (2)设计思路 ① 根据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写出电极反应式; ② 确定两电极材料; ③ 确定电解质溶液; ④ 构成闭合回路。 原电池原理的应用 ● 教材点拨 例如:以 2FeCl3+ Cu===2FeCl2+ CuCl2为依据 , 设计一个原电池。 a. 将氧化还原反应拆成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两个半反应 , 分别作原电池的负极和正极电极反应式。 负极: Cu- 2e- ===Cu2+ 正极: 2Fe3+ + 2e- ===2Fe2+ b. 确定电极材料 若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为金属单质 , 可用该金属直接作负极;若为气体 (如 H2)或溶液中的还原性离子 , 可用惰性电极 (如Pt、 碳棒 )作负极。 发生还原反应的电极材料必须比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材料活泼性差。 本例中可用铜棒作负极 , 用铂丝或碳棒作正极。 c. 确定电解质溶液 一般选用反应物中的电解质溶液即可。 如本例中可用FeCl3溶液作电解质溶液。 d. 构成闭合回路。 提示: 设计原电池时 , 若氧化还原方程式中无明确的电解质溶液 , 可用水作电解质 , 但为了增强其导电性 , 通常加入强碱或一般的强酸。 如燃料电池 , 水中一般要加入 KOH或H2SO4。 2. 加快氧化还原反应速率 (1)实验室制取氢气时用粗锌比用纯锌产生氢气的速率快 ,原因是粗锌中的杂质和锌形成原电池 , 使产生氢气的速率加快。 (2)在稀硫酸中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 , 锌与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 , 在锌的表面生成的铜与锌构成原电池 , 产生氢气的速率加快。 3. 比较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例如:有两种金属 a和 b, 用导线连接后插入到稀硫酸中 ,观察到 a极溶解 , b极上有气泡产生。 根据电极反应现象判断出a是负极 , b是正极 , 由原电池原理可知 , 金属活动性 ab。 如要保护一个铁闸。 可用导线将其与一锌块相连 , 使锌作原电池的负极 , 铁闸作正极。 5. 寻求和制造干电池和蓄电池等化学能源 (2020试题调研 )根据下式所表示的氧化还原反应设计一个原电池: Cu+ 2Ag+ ===Cu2+ + 2Ag (1)装置可采用烧杯和盐桥 , 画出此原电池的装置图 , 注明原电池的正极 、 负极和外电路中电子的流向。 (2)写出两个电极上的电极反应。 ● 典例透析 【 解析 】 首先将已知的反应拆成两个半反应: Cu- 2e-===Cu2+ , 2Ag+ + 2e- ===2Ag, 然后结合原电池的电极反应特点分析可知 , 该电池的负极材料为 Cu, 正极材料为 Ag。 原电池由两个半电池组成 , 铜和铜盐溶液组成铜半电池 , 银和银盐溶液组成银半电池 , 中间通过盐桥连接起来。 【 答案 】 (1)如下图 (2)负极: Cu- 2e- ===Cu2+ , 正极: 2A。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