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2章第3节化学平衡第3课时内容摘要:

( 逆 )。 【 答案 】 C 1. (2020上海卷 )只改变一个影响因素 , 平衡常数 K与化学平衡移动的关系叙述错误的是 ( ) A. K值不变 , 平衡可能移动 B. K值变化 , 平衡一定移动 C. 平衡移动 , K值可能不变 D. 平衡移动 , K值一定变化 ● 变式训练 解析: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常数及平衡移动原理 , 意在考查考生对化学平衡常数和平衡移动原理的理解能力。 K只与温度有关 , 当温度不变时 , 改变其他外界条件使平衡移动 , K值不变 , A项正确; K值变化 , 则温度一定发生变化 , 平衡一定移动 , B项正确;改变除温度外的其他外界条件 , 平衡发生移动时 , K值不变 , C项正确 、 D项错误。 答案: D 点评: 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 , 只有温度改变 , 平衡常数才发生改变 , 当温度不变时 , 改变其他外界条件 , 无论平衡是否移动 , 平衡常数一定不变。 1. 等效平衡 化学平衡状态与条件息息相关 , 而与建立平衡的途径无关。 对于同一可逆反应 , 在一定条件 (恒温恒容或恒温恒压 )下 , 以不同投料方式 (即从正反应 、 逆反应或从中间状态开始 )进行反应 , 只要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百分含量 (体积分数 、 物质的量分数或质量分数 )相等 , 这样的化学平衡即互称为等效平衡。 等效平衡 ● 教材点拨 2 . 分类与规律 (1) 恒温恒容条件下的等效平衡 第一类:恒温恒容时,对于反应物前后气体分子数不等的可逆反应,只改变起始物质的加入情况,只要通过可逆反应的化学计量数比换算成同一半边的物质,其平衡物质的量与原平衡相同 ( 即: “ 一边倒 ” ) ,简称为 “ 恒温恒容量相等 ”。 例如: 2SO2 + O2 2S O3 a . 2 mol 1 mo l 0 mo l b. 0 0 2 mol c. mol mol mol a .从正反应开始 b .从逆反应开始 c .正逆反应同时开始 上述三种配比 , 按方程式的计量关系均转化为反应物的物质的量 , 则 b和 c SO2均为 2 mol 、 O2均为 1 mol, 三者建立的平衡状态完全相同。 第二类:恒温恒容时 , 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可逆反应 , 不同的投料方式 , 如果根据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比换算成同一边物质时 , 只要反应物 (或生成物 )中各组分的物质的量的比例相同 , 即互为等效平衡。 平衡时各组分的百分含量相同 , 但各组分的浓度不一定相同。 例如: H 2 (g ) + I 2 (g ) 2 HI( g) a . 1 mol 1 mo l 0 mol b. 0 0 3 m ol c. 2 mol 2 mol 1 mol b 、 c 配比经转化后,都满足 n (H 2 ) ∶ n (I 2 ) = 1 ∶ 1 ,则 a 、 b 、c 互为等效平衡。 (2) 对于恒温恒压下的可逆反应 如果根据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比换算到同一边时,只要反应物 ( 或生成物 ) 中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比例相同,即为等效平衡,归纳为 “ 恒温恒压比相同 ”。 例:恒温恒压时 N2 + 3H2 2NH3 平衡时 NH3的物质的量 a . 1 mol 3 mol 0 x mol b. 0 0 2 mol x mol c. 0 0 4 mol 2 x mo l d. 1 mol 3 mol 2 mol 2 x mo l a 、 b 、 c 、 d 达到平衡为等效平衡,都换算到左边时符合n (N2) ∶ n (H2) = 1 ∶ 3 ,则 a 、 b 、 c 、 d 互为等效平衡。 温馨提示: 分析等效平衡的关键是分清全等平衡和等比平衡 , 分析化学平衡有关问题时常用以下两种方法: (1)“ 极限思维法 ” : 任何可逆反应均可以看成完全不反应和完全反应的中间状态。 我们在求某一物质在平衡状态的浓度取值范围时 , 常采用极限思维法 , 让正反应 (或逆反应 )完全进行 , 可以求得其取值范围或极值。 (2)“ 虚拟法 ” : 任何一个可逆反应体系 , 在相同条件下从不同的状态开始 , 只要达到平衡时的条件 (温度 、 压强 、 浓度 )完全相同 , 则可以形成等效平衡。 我们在解题中若遇到将两个状态进行比较这类问题 , 可以 “ 虚拟 ” 一个中间过程 , 如一个容器 、 一个隔板等 , 然后再进行比较。 3. 等效平衡原理的应用 (1)判断同一可逆反应在相同的反应条件下是否为相同的平衡状态。 (2)求要达到等效平衡 , 两种不同状态下起始量之间的关系式。 (3)求属于等效平衡状态下的反应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 温馨提示: 两种情况下所达到的等效平衡及其等效程度的区别: 一种所达到的等效平衡状态 , 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 、 物质的量 、 质量分数 (或气体的体积分数 )均相同 , 类似于几何学上的全等图形。 另一种所达到的等效平衡状态 , 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百分含量相同 , 各成分的物质的量与原平衡成比例 , 类似于几何学上的相似图形。 ● 典例透析 (2020 经典习题选萃 ) 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对反应 CO 2 ( g) + H 2 (g ) CO (g) + H 2 O (g) 进行甲、乙、丙、丁四组实验,实验起始时放入容器内各组分的物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