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331乙醇内容摘要:
0 分 1 .关于乙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乙醇结构中有 — OH ,所以乙醇溶解于水,可以电离出OH-而显碱性 B .乙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说明乙醇具有氧化性 C .乙醇与钠反应可以产生氢气,所以乙醇显酸性 D .乙醇与钠反应非常平缓,所以乙醇羟基上的氢原子不如水中的氢原子活泼 2 . 201 1 年 2 月 25 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 “ 刑法修正案 ( 八 ) ” ,首次将 “ 醉驾入刑 ” ,并于 2 01 1 年 5 月 1 日起正式生效。 交警对驾驶员进行呼气酒精检测的原理是:橙色的K2Cr2O7酸性水溶液与乙醇反应,迅速生成蓝绿色 Cr3 +。 下列对乙醇的描述与此测定原理有关的是 ( ) ① 乙醇沸点低 ② 乙醇密度比水小 ③ 乙醇有还原性 ④乙醇是烃的含氧化合物 A . ②④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①④ 3 . ( 多选 ) 下列物质在铜存在的条件下,被空气氧化能得到具有相同碳原子数的醛或酮的是 ( ) 4. 下列物质含有两种官能团的是 ( ) 5. 乙醇分子中的各种化学键如图所示,关于乙醇在各种反应中断裂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和金属钠反应时键 ① 断裂 B. 在铜催化共热下与 O2反应时断裂 ① 和 ③ C. 在铜催化共热下与 O2反应时断裂 ① 和 ⑤ D. 在空气中完全燃烧时断裂 ①②③④⑤ 6. 能证明乙醇分子中有一个羟基的事实是 ( ) A. 乙醇完全燃烧生成 CO2和 H2O B. m ol 乙醇与足量钠反应生成 m ol 氢气 C. 乙醇能溶于水 D. 乙醇能发生催化氧化 7. ( 多选 ) 质量为 m g 的铜丝灼热后,立即插入下列物质中,能使铜丝变红,而且质量仍为 m g 的是 ( ) A. HNO3 B. CO C. C2H5O H D. H2SO4 8. 某有机物 6 g 与足量 Na 反应,生成 m ol H2,该有机物可能是 ( ) A. CH3CH2OH C. CH3OH D. CH。20xx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331乙醇
相关推荐
C. 加入碳酸钠后,通过萃取的方法分离 D. 利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酸和醇发生的反应一定是酯化反应 B .酯化反应中羧酸脱去羧基中的羟基,醇脱去羟基上的氢原子 C .浓 H2SO4在酯化反应中只起催化剂的作用 D .欲使酯化反应生成的酯分离并提纯,可以将酯蒸气导管伸入饱和 Na2CO3溶液的液面下,再用分液漏斗分离 4. 巴豆酸的结构简式为。 现有 ①
①②③④⑤ B . ①②③④ C . ①②③⑤ D . ①②④⑤ 6 .水资源是发展国民经济不可缺少的重要自然资源。 在世界许多地方,对水的需求已经超过水资源所能负荷的程度,同时有许多地区也濒临水资源利用之不平衡。 下列关于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 .蒸馏法是海水淡化的方法之一 B .淡水的密度小于海水的密度 C .融化的雪水中矿物质含量比深井水中的少 D . 0 ℃ 以上,温度越高
瓷珍品之明青花 中国陶瓷珍品之清青花 中国陶瓷珍品之清彩瓷 /course/40513/HX_21_02_014/ 想欣赏更多的陶瓷产品,打开以下网页: 陶瓷工业发展非常迅速,各种新型逃席不断问世,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的外壳,就是铺砌了 瓷耐热片。 用新型陶瓷材料代替金属材料制发动机, 1990年我国第一台无水冷发电机试车成功,这是继美、日之后,国际上仅有的几次试验之一。 专家门预言
. ④ ③ ① ② B . ② ④ ③ ① C . ② ③ ④ ① D . ④ ③ ② ① 4 .在 2 L 容积不变的容器中,发生 N2+ 3H22N H3的反应。 现加入 4 m ol H2和 4 m ol N2, 10 s 内用 H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m ol/(L s) ,则 10 s 后容器中 N2的物质的量是 ( ) A . m ol B . m ol C . m ol D . m
:丙 丁 戊 D .最外层电子数:甲 乙 7 .四种主族元素的离子aXm +、bYn +、cZn -、dRm -( a 、 b 、 c 、d 为元素的原子序数 ) ,它们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若 m n ,对下列叙述的判断正确的是 ( ) ① a - b = n - m ② 元素的原子序数 a b c d ③ 元素非金属性 Z R ④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 X Y A .只有 ③ B .
SO2 -4等;共价化合物是由共价键结合而成的,但具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某些离子化合物中也具有共价键;离子化合物中必须有离子键,也允许有共价键,故全部以共价键结合的化合物称为共价化合物,有离子键的化合物称为离子化合物;分子中相邻原子之间有作用,不相邻原子之间也有作用,化学键是指使离子相结合或原子相结合的作用力。 3 . D 题干要求有两点:一是形成 XY2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