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第11课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内容摘要:
家前途就不堪设想,因为风气如此重要,所以卓绝之 士必“ 以身作则,力矫颓俗 ”。 接着说明大学生乃民族精英,以天下为己任,责无旁货应当担负起矫正颓败风气的历史责任,不惟自己身体力行,而且要用自己的高尚品格影响他人。 最后从反面说明,如果不修德讲学,与腐败的风气同流合污,那就只会被人轻视,遭时代唾弃。 这段话起点高、立意深,很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自重自尊之心。 ]然诸君终日伏首案前,营营 ① 攻苦,毫无娱乐之事,必感身体上之苦痛。 ( ① 营营:形容辛勤劳碌。 ) 为诸君计,莫如以正当之娱乐,易不正当之娱乐,庶 ① 于道德无亏,而于身体有益。 ( ① 庶:但愿,或许。 表示对希望发生或出现某 事,进行推测。 ) [这是本段第三层,蔡元培提出通过正当的娱乐活动陶冶高尚的情操。 此节文字也同样最能体现蔡元培事事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格,他的教诲既严肃又体贴入微,使听者倍感关爱之情。 蔡先生不只口头上这么说,行动上也是这么做。 为改变学生中间的不良风气,蔡元培积极提倡在学生中间成立进德会,入会的人都要遵守不赌博、不饮酒、不娶妾等基本戒条。 另外,他还积极促成体育会、音乐会、绘画研究会、书法研究会等业余研究机构,目的就是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消遣方式,培养他们的正当趣味。 当时进德会在校内颇有影响,入会的人很多,对于 北大部分知识分子个人道德的提高产生了较好的影响。 ]诸君入分科时,曾填写愿书,遵守本校规则,苟中道而违之,岂非与原始之意相反乎。 故品行不可以不谨严。 [这是本段第四层,从校规的角度说明砥砺德行的必要,以启发学生自觉。 ]此余所希望于诸君者二也。 [最后回应段首,煞住本段演讲。 ] 本段文字先从现今社会风俗、大学生社会责任角度,说明为什么要提出砥砺德行的问题,接着提出通过正当娱乐修身养德,说明怎样砥砺德行,最后从学校规则的角度启发学生自觉。 论述全面,说理透彻,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蔡先生不仅要求学生砥砺德行,自己更是这方 面的楷模。 既言教,又身教。 先生身居高位,一生廉洁,自奉俭朴,直至晚年仍是全家租赁房屋居住,他酷爱的书籍也分散在北平、上海、南京、杭州等地,没有一个归拢庋藏的地方。 蔡元培成立 “ 进德会 ” ,要求学生 “ 三不 ” ;自己更是以身作则,身体力行。 他从德国回来的时候,立了三个原则,以约束自己,这三个 原则是:一不做官,二不纳妾,三不打麻将。 当时称为 “ 三不主义 ”。 蔡元培的高尚人格受到世人普遍赞誉,毛泽东尊他为 “ 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 三曰敬爱师友。 [敬师爱友,对个人来说是修养,对一个学校来说却是创建和谐校风的首要条件。 蔡元培突出 这一条,反映了他教育思想的又一个基本点,必须高度重视校风的建设。 ]教员之教授,职员之任务,皆以图诸君求学便利,诸君能无动于衷乎。 自应以诚相待,敬礼有加。 [这是本段第一层, “ 皆以图诸君求学便利 ” ,仅以一言概述了教职员工的崇高目的,由此说明为什么应该敬师。 ]至于同学共处一堂,尤应互相亲爱,庶可收切磋 ① 之效。 ( ① 切磋: qiēcuō,器物加工的工艺名称,比喻道德学问方面相互研讨勉励。 语出《诗 卫风 淇奥》: “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 ) 不惟开诚布公 ① ,更宜道义相勖 ② ,盖同处此校,毁誉共之,同学中苟道德有亏,行 有不正,为社会所訾詈 ③ ,己虽规行矩步 ④ ,亦莫能辩,此所以必互相劝勉也。 ( ① 开诚布公:指以诚心待人,坦白无私。 开诚:敞开胸怀,显示诚意。 语出《三国志 蜀志 诸葛亮传 评》: “ 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 ” ② 相勖:相互勉励。 勖, x249。 ③ 訾詈: zǐl236。 ,指责、诋毁、谩骂。 ④ 规行矩步:指严格按照规矩办事,毫不苟且。 规、矩,圆规和角尺,引伸为准则。 步,用脚走。 ) [这是本段第二层,说明什么是爱友,为什么要爱友。 爱友之第一层是 “ 相亲 ” ,因为只有相亲,在学问和道德上,方可开诚布公,收到 “ 切磋之效 ”。 爱友之第二层是 “ 相勖 ” ,因为 “ 同处此校,毁誉共之 ”。 作者如此深刻论述,大大激发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余在德国,每至店肆购买物品,店主殷勤款待,付价接物,互相称谢,此虽小节,然亦交际所必需,常人如此,况堂堂大学生乎。 [这是本段第三层,以自己在德国的亲身经历,论述良好道德的培养需从小事做起。 “ 付价接物,互相称谢,此虽小节,然亦交际所必需 ” ,待人接物,常在一举手、一投足,一个微笑、一声问侯、一次让座,于己无关大旨,于人足以启心扉,抚心灵,润心田,岂可疏乎。 “ 常人如此,况堂堂大学生乎。 ”既有对比,又用 反问,再次激发学生的使命感,语意深长。 ]对于师友之敬爱,此余所希望于诸君者三也。 [以上三段文字都是段首提出主旨,段末回应段首,煞住说词。 层次清楚,结构分明,听众容易把握。 ] 本段论述敬师爱友,先说为何敬师,再说为何爱友,然后以亲历见闻为例,说明人际交往不可忽视小节,敬师爱友应从小处着手,充分表达了长者的殷殷期盼。 余到校视事 ① 仅数日,校事多未详悉,兹所计划者二事: ( ① 视事:旧时指官吏到职办公。 兹,现在、此时。 ) 一曰改良讲义。 诸君既研究高深学问,自与中学、高等不同,不惟恃教员讲授,尤赖一己潜修。 以后所印讲义, 只列纲要,细微末节,以及精旨奥义,或讲师口授,或自行参考,以期学有心得,能裨 ① 实用。 ( ① 裨:弥补、补助。 ) 二曰添购书籍。 本校图书馆书籍虽多,新出者甚少,苟不广为购办,必不足供学生之参考。 刻拟筹集款项,多购新书,将来典籍满架,自可旁稽博采 ① ,无虞 ① 缺乏矣。 ( ① 旁稽博采:广泛地搜集查证。 稽,考核,查证。 采,采集、搜集。 ① 虞:忧虑,忧患。 ) 今日所与诸君陈说者只此,以后会晤日长,随时再为商榷 ① 可也。 ( ① 商榷:商量。 榷, qu232。 ) 演讲辞的最后,说明自己近期要做两件事,一是改良讲义,二是添购书籍。 这两件事情虽小,却是 建构一个优秀大学的基本条件,也正是北大学子们的最迫切之需要。 作为一个校长,蔡元培为学校、为学生考虑得不可谓不深,不可谓不细。 特色鉴赏 (1)富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就职演说,大都会阐释自己的施政纲领或对听众提出要求,本文是二者融合,所提三点要求,实质也就是施政纲领。 作为北大的新一任校长,蔡元培对青年学子寄予了厚望。 他深知当时社会的污浊与北大的沉疴,因此,在演讲中,开门见山,有 针对性地提出了三点要求。 这三点可以说每一点都事关北大的前途和命运,体现了他的办学思想。 而北大应该走向何处,这也正是北大学子对新任校长的 期待,这样,在内容上首先就抓住了听众的心理和兴奋点,引起听众的兴趣。 (2)在结构上,这篇演讲辞思路非常清晰。 演讲,由于是一听而过,时间有限,一篇演讲只能安排一个中心思想,而且要求中心突出。 本文就是围绕着如何做一个优秀的北大学子、如何创办一所优秀的大学而展开的,而且通篇都围绕着这一中心选择材料和组织结构。 简短的开场白引出话题,正文展开话题,结尾总结话题,层次分明,脉络清楚,给人一气呵成之感。 (3)在语言上,本文用浅易的文言文写成,在简洁凝练中透出文言文特有的古朴典雅。 这篇演讲辞写作的年代,正是文言文向白话 文过渡。20xx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第11课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相关推荐
对比 杨妃 “ 赐 ” 死后,玄宗异常悲伤,哪些诗句写出了玄宗之悲。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问 1:玄宗派人招魂,方士回来说 “ 海外 ” 还有 “ 九州 ” ,杨妃生活在那里,信守 “ 世世为夫妻 ” 誓约,这可信吗。 哪个词语和句子戳破了这种说法。 不可信, “ 徒闻 ” 一词否定了方士的话, “ 他生未卜此生休 ” ,来生微茫难求,但今生一起缘分断绝,已是事实。 问 2
静 寻宁静 外结构 — 写景叙事 内结构 — 表情达意 所谓 通感 ,是利用诸种感官相互交通的心理现象,是一种感觉来描述表现另一种感觉的修辞方式。 月下 荷塘 月下 荷塘 荷 叶荷 花荷 香荷 波 荷 韵 月下 荷塘 荷 叶荷 花荷 香荷 波 荷 韵 静 态 月下 荷塘 荷 叶荷 花荷 香荷 波 荷 韵 静 态 动 态 月下 荷塘 荷 叶荷 花荷 香荷 波 荷 韵 静 态 动 态 描写角度
其中《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被时人 誉为 “白话美文的模范”。 朱自清 ( 1898— 1948) 朱自清,是毛泽东称颂的“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的著名作家、学者、民主战士。 毛泽东曾热烈赞扬其“宁死不领美国救济粮”的高尚气节。 一、听读课文 要求 : ( 1)概括每自然段的段意,理清文章结构。 (2)找出表明游踪的词语。 ( 3)划出直接表明作者情感变化的句子。 (3)归纳作者的感情变化过程
作者略写前洞,详写后洞并作对比的作用是什么。 为第二部分的议论作铺垫。 作业 : ,复习文中的文言虚实词。 : “ 乃 ” 、 “ 道 ” 、 “ 盖 ” 、“ 文 ” 、 “ 然 ” “ 其 ” 等词的意义和用法; 4. 理清记叙与议论的关系。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第二课时 词类的活用 ; “ 非常 ”“ 至于 ”“ 学者 ” 等古今异义词; ,把握 文章的主旨。 本课学习目标 于是 予有叹
见自己变成了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 庄周非常快乐,悠然自得,竟然忘记了自己是庄周。 梦醒后,庄周十分疑惑,不知是自己做梦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 庄周梦蝶寄托了怎样的 情感 庄生 晓梦 迷 蝴蝶 短暂易逝,虚幻的事物 美丽的事物 虚幻美丽的事物,短暂易逝,引发了人生如梦的惆怅和迷惘之情 典故二:杜鹃啼血 望帝, 传说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 亡 身死,魂化为鸟
生儿字阿侯。 ”诗人以平民女子莫愁婚嫁生活的幸福美满反衬唐玄宗、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 首联夹叙夹议,先用“海外”“更九州”等语概括方士在海外寻见杨妃的传说,而用“徒闻”二字加以否定。 “徒闻”,徒然空 洞地听说。 意思是:玄宗听方士说杨妃在仙山上还记着“愿世世为夫妇”的誓言,但这有什么用呢。 他生他世的事渺茫“未卜”;此生今世的恩恩爱爱却已分明结束。 此语如当头棒喝,发人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