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地理选修2海洋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内容摘要:
济因素 强烈天气系统发生的频率 自然因素 ② 海岸形态呈喇叭口状,加之地理位置面向印度洋,夏季直接受到西南季风的强劲袭击,进一步助长了潮势 A B 这两张 12月 30日发布的卫星图片显示的是 :印度尼西亚亚齐 省首府 班达亚齐 海滨地区受海啸袭击前后的情形。 其中,上图拍摄于6月 23日,下图拍摄于 12月 28日的海啸发生期间。 (二 )海啸 定义 :指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水下塌陷和 滑坡引起的涌向海湾或海港的破坏性大浪。 破坏 :当海底地震震级大于里氏 、震源深度小于 20— 50 km时,便可能引发破坏性海啸。 海啸在大洋深水区波高很小,一般不会造成危害,但当它进入浅水区或岸边时,能量高度聚集,波高迅速增大,以排山倒海之势扑向岸边,造成极为惨重的灾难。 地震海啸形成的基本条件: ,震级要高 (小于 20~ 50千米) (里氏 ) (1000米以上 ) 自学反馈 发生大地震并引发海啸 ,海啸波以极快的速度在太平洋传播 , 使海啸灾害遍及夏威夷和日本等地。 从受灾现场的角度衡量 ,智利人称这种海啸为 海啸 , 夏威夷人。鲁教版地理选修2海洋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