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地理选修2海洋生态破坏内容摘要:
海洋污染,全球海平面变化。 • 作用: • 提供食物 药和能源,调节 维持和稳定生态系统具有重要作用。 • 珊瑚礁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有哪些。 • 珊瑚礁生态系统的社会服务功能有哪些。 • 珊瑚礁生态系统的遭到破坏会受到哪些影响。鲁教版地理选修2海洋生态破坏
相关推荐
济因素 强烈天气系统发生的频率 自然因素 ② 海岸形态呈喇叭口状,加之地理位置面向印度洋,夏季直接受到西南季风的强劲袭击,进一步助长了潮势 A B 这两张 12月 30日发布的卫星图片显示的是 :印度尼西亚亚齐 省首府 班达亚齐 海滨地区受海啸袭击前后的情形。 其中,上图拍摄于6月 23日,下图拍摄于 12月 28日的海啸发生期间。 (二 )海啸 定义 :指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水下塌陷和
生物体内累积或腐化产生的毒素可通过食物链而威胁人类健康。 非正常竞争 海洋生态破坏 • 海洋自然灾害的形成原因: • 自然原因 • 人为原因 典型的海洋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 典型的海洋生态系统: • 主要包括海岸滨海 湿地 海岛 红树林 珊瑚礁 上升流以及大洋区等生态系统。 破坏的原因 • 海洋污染物过量 • 人类不合理的开发活动 生物海岸的红树林生态系统 • 主要分布在
BC 领海基线的确定 • 领海基线是沿海国领海与内水的分界线,也是测算其领海宽度的起算点 • 可以分为直线基线法和正常基线法 • 沿海国可以交替使用 • 我国采用的是直线基线法 毗连区 • 从领海基线量起,向海宽度不超过 24海里 专属经济区 • 是在领海以外,并邻接领海的一个国家享有部分主权权利及其他管辖权的海域 • 宽度不部超过 200海里 • 沿海国对其领海
件表示不满,从而激发了国际社会对海洋倾倒控制的强烈要求,开始了全面控制海洋倾倒的努力。 • 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筹委会于 1971年 2月设立了一个政府间海洋污染工作组,着手研究建立海洋倾倒公约的有关问题,经过多次协商,终于 1972年 12月,在伦敦召开的第三次政府间海上倾倒会议上通过了《 防止因倾倒废弃物及其他物质而引起海洋污染的公约 》 即伦敦公约。
道漏油 沿海工矿企业和城市排放含油污水 船舶排放含油污水等造成的 • 下列属于有机质营养盐污染的是( ) • A. 水俣病 • B. 赤潮 • C. 风暴潮
继法国、日本、前苏联、印度之后第五个“国际海底先驱投资者”。 • 我国参与国际海底区域活动具有深远意义。 • 在我国陆地上, 铜、镍、钴 等矿产资源有限,目前已需要进口。 为保障经济与社会的 可持续 发展,有必要开辟新的战略资源基地。 • ( 1)极地包括北极、南极地区的陆地和海洋。 • 极地考察,不仅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而且也是参与国际事务的重大举措。 • ( 2) 1961年生效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