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22课念奴娇赤壁怀古2内容摘要:

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 这几句具体写赤壁之景。 先写江岸石壁,“乱”写出山石的险怪,“穿”写出乱石高耸入云的动势。 再写江面波涛,“惊”写波涛汹涌,“拍”描绘出水石相搏的力度。 “卷”句写出浪花四溅,狂澜奔腾起伏的异景。 声音、色彩、姿态,无不逼真,极具拟人化。 “千堆”数量上夸张,“雪”借指波涛。 这几句,作者抓住悬崖、陡壁、惊涛,波浪这些可视性极强变化宏大的形象,大刀阔斧横画纵抹,描绘了一幅奇险雄伟的画面;并暗写赤壁之战惊心动魄的场面和英雄豪杰们的雄姿,表现了作者的豪迈奋发。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 承上启下,呼应开端,又勾起下片。 眼前所见,美不胜收,难以尽述,故总赞之曰 “ 江山如画。 ”“ 多少 ” 句呼应 “ 三国周郎 ” 句,又启下片,由写江山而折入人事。 “ 多少 ” ,是兼孙、刘、曹三方面而言。 上片写了赤壁景色,都写了哪些景。 大江 故垒 乱石 惊涛 思考: 上阕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 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上阕作者的视野开阔,通过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把眼前的大好河山描绘得宏伟、 壮阔、气势磅礴。 ① 这就为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的出场作了绝好的铺垫。 ② 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气概。 这也体现了作者作为豪放派代表的词风。 突出英雄 咏赤壁实景 境界开阔 气象恢宏 地势险要 景色奇伟 上阕:咏赤壁,写景抒怀,引起对古代英雄的怀念 景 人 乱:山崖陡峭不平 穿:山岩高耸入云 惊:浪涛奔腾澎湃 卷:江水汹涌翻滚 小结上阕: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出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阅读下片前六句,讨论:苏轼刻画了周瑜什么样的形象。 下片“遥想”六句,描写周瑜风流儒雅,从容破敌的英姿。 分析下阕: 下片着力塑造周瑜,为何要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 傥的儒将风采。 抒发对英雄业绩的仰慕之情,引发自己未能建功立业的感伤。 苏轼这年四十七岁,不但没有建树,反而待罪黄州。 怀古思今,感慨万千。  作者为什么要着意描写周瑜年青有为英气不凡。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描绘了周瑜什么形象。 “羽扇纶巾”是儒将打扮,绘出了周瑜指挥若定,从容不迫的神态。 “强虏灰飞烟灭”写出了曹军惨败的情形,一场决定历史命运的战役,就这样轻轻一笔带过去了,从侧面显示了周瑜的才略。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是何句式。 这是一个倒装句,通常语序为“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华发早生。 ”正因为我“多情”,所以“早生华发”。 如何理解“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的含义。 “ 人间如梦”,人生短促、虚幻,和江水、江月相比,和永恒的自然相比,使人尤有这种感喟,多少风流人物尚且经不住流光淘洗,何况自己。 “一尊还酹江月”是祭奠,既有哀悼千古风流人物的意思,也有引江月为知己,向江月寻求安慰的意思。 体现了词人的超俗与旷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