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第三章第五节共点力的平衡条件课件粤教版必修1内容摘要:
, 结点O 处于静止状态 , 三力平衡 , 合力为零 , 拉力 FA、 FB的合力 F 合 必与FC等值反向共线 , 因 A 、 B 点等高 , AO 、 BO 长度相等 , 设 FA、 FB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均为 θ , 由几何关系可知 , 必有 FA= FB, 当 θ = 6 0 176。 时 , FA= FB= G ,当 θ 6 0 176。 时 , FA= FB G , 当 θ 6 0 176。 时 , FA= FB G ,只有选项 B 正确 . 答案: B 名师点睛: ① 力的合成法:物体受三个共点力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时 , 物体受的合外力为零 , 则物体所受的其中两个力的合力必然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 , 方向相反 , 因此 , 以其中的两个力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 , 这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与另一力的大小相等 , 方向相反 , 从而求出题设的问题 . ② 力的分解法:在三力平衡问题中 , 也可以采用分解的方法处理 ,把其中的两个力作为另一力的作用效果,作平行四边形,这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是另一力,邻边是两个分力 . ► 变式训练 1. 如图所示 , 用绳 AB 和 BC 吊起一重物 P 处于静止状态 , AB 绳与水平面间的夹角为 53 176。 , BC 绳与水平面的夹角为 37 176。 . 求:( g 取10 m / s2, s i n 3 7 176。 = 0 .6 , co s 3 7 176。 = 0 . 8 ) ( 1 )当所挂重物质量为 2 0 kg 时 , 两绳子所受拉力各为多大。 ( 2 )若 AB 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 5 0 0 N , BC 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 4 0 0 N , 为使两绳不断 , 则所挂物体质量不能超过多少。 解析: ( 1 )结点 B 受到三根绳子的拉力处于平衡状态 , BP 绳的拉力等于物体的重力 mg , 如图所示 , 根据合成法则 , 得: FAB= mg c o s 3 7 176。 = 20 10 0 . 8 N = 1 6 0 N FBC= mg s i n 3 7 176。 = 20 10 0 . 6 N = 1 2 0 N. ( 2 )当。高中物理第三章第五节共点力的平衡条件课件粤教版必修1
相关推荐
磁通量的变化量不一定大 , 磁通量的变化率也不一定大;穿过一个平面的磁通量的变化量大 , 磁通量不一定大 , 磁通量的变化率也不一定大;穿过一个平面的磁通量的变化率大 , 磁通量和磁通量的变化量都不一定大 . 情景导入 课前导读 知识解惑 栏目链接 例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磁通量越大 , 磁通量的变化量也越大 B. 磁通量变化越大 , 磁通量的变化率也越大 C. 磁通量变化率越大
要求 A A2同规格, R= RL, L较大 L很大 (有铁芯 ), RL≪RA 现象 S闭合后瞬间, A2灯立即亮起来, A1灯逐渐变亮,最终一样亮 S断开时,灯 A突然闪亮一下后再渐渐熄灭 情景导入 课前导读 知识解惑 栏目链接 原因 由于电键闭合时,流过电感线圈的电流迅速增大,使线圈产生自感电动势,阻碍了电流的增大,使流过 A1灯的电流比流过 A2灯的电流增加得慢 断开电键 S时,流过线圈
属于自由落体运动的是( C ) A. 跳水运动员从跳板上起跳到入水瞬间 B. 从正在上升的气球探测器上相对气球由静止开始释放一个小物体 C. 做 “ 蹦极跳 ” 的运动员从起跳到橡皮绳绷紧瞬间 D. 在 3 0 m 高的水滑梯上高速滑下 解析: 做自由落体运动有两个特点 , 即初速度为零 , 只受重力作用 , A 、 B 两种情形初速度都不为零 , D 情形不满足只受重力作用的条件 , 只有 C
. 电磁感应现象的实质 . 电磁感应现象较严格的说法是:通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 , 在闭合回路中产生感应电动势的现象 . 在中学物理中 , 为了使学生容易接受 , 把回路改成电路 , 把感应电动势改为感应电流 . 事实上 , 在磁通量变化而电路断开时 , 电路中有感应电动势而无感应电流 . 电磁感应现象 , 更重要的是看感应电动势的有无 . 情景导入 课前导读 知识解惑 栏目链接 2.
情景导入 课前导读 知识解惑 栏目链接 情景导入 课前导读 知识解惑 栏目链接 解析: 电炉丝和铜导线是串联关系,故通过电炉丝的电流与通过铜导线的电流大小相等.电炉丝的电阻很大,铜导线的电阻很小,由 Q = I2Rt 知,在电流相同的条件下,相同的时间内,电炉丝的发热量比铜导线上的发热量大得多. 答案: D 变 式 迁 移 情景导入 课前导读 知识解惑 栏目链接 1 . ( 单选 )
比 , 这样作出的图象就会发生偏离. ► 尝试应用 2 . 在本实验中 , 小车在运动中会受到阻力作用.这样 , 在小车沿木板滑行过程中 , 除橡皮筋对其做功以外 , 还有阻力做功 , 这样便会给实验带来误差 , 我们在实验中想到的办法是 , 使木板略微倾斜 ,对于木板的倾斜程度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B ) A . 木板只是稍微倾斜一下即可 , 没有什么严格的要求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