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第7章第4节温度和温标课件新人教版选修3-3内容摘要:
棒明显比木头凉 , 由于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是温度 , 于是有人得出当时 “ 铁棒比木头温度低 ” 的结论 , 你认为他的结论对吗。 答案: 不对。 由于铁棒和木头都与周围的环境达到热平衡 , 故它们的温度是一样的。 感觉到铁棒特别凉 , 是因为人在单位时间内传递给铁棒的热量比传递给木头的热量多 , 所以他的结论不对。 二 、 温度与温标 1. “ 温度 ” 含义的两种说法 宏观 角度 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这样的定义带有主观性,因为冷热是由人体的感觉器官比较得到的,往往是不准确的 热平衡 角度 温度的严格定义是建立在热平衡定律基础上的。 热平衡定律指出,两个系统相互处于热平衡时,存在一个数值相等的物理量,这个物理量就是温度,这样的定义更具有科学性 一切互为热平衡的系统都具有相同的温度。 温度计与待测物体接触 , 达到热平衡 , 其温度与待测物体的温度相同。 3. 温标 (1)常见的温标有摄氏温标 、 华氏温标 、 热力学温标。 (2)温标要素:第一选择某种具有测温属性的测温物质;第二了解测温物质随温度变化的函数关系;第三确定温度零点和分度的方法。 (3)温度的两种数值表示法:摄氏温标和热力学温标 摄氏温标 热力学温标 提出者 摄氏萨斯和施勒默尔 英国物理学家开尔文 零度的 规定 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 ℃ 温度名称 摄氏温度 热力学温度 温度符号 t T 单位名称 摄氏度 开尔文 单位符号 ℃ K 关系 (1)T= t+ ,粗略表示: T= t+ 273K (2)每一开尔文的大小与每一摄氏度的大小相等 特别提醒: (1)温度计的热容量必须很小 , 与待测物体接触时 , 几乎不改变待测物体状态。 (2)热力学温度单位 (开尔文 )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单位之一。 体温计的测温原理是什么。 量完体温后为什么必须甩一下。 答案: 体温计利用了热平衡原理;量完体温后 , 水银不能自动回到液泡 , 必须用力甩回去。 考点题型设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两个系统处于热平衡时 , 它们一定具有相同的热量 B. 如果两个系统分别与第三个系统达到热平衡 , 那么这两个系统也必定处于热平衡 C. 温度是决定两个系统是否达到热平衡状态的惟一物理量 D. 热平衡定律是温度计能够用来测量温度的基本原理 对热平衡 , 热平衡定律的理解 解析: 热平衡的系统都具有。高中物理第7章第4节温度和温标课件新人教版选修3-3
相关推荐
解析: 封闭气体做的是等温变化 , 只有 D图线是等温线 ,故 D正确。 四 、 气体压强的计算方法 1. 容器静止时求封闭气体的压强 (1)求由液体封闭的气体压强 , 应选择最低液面列压强平衡方程。 (2)在考虑与气体接触的液柱所产生的附加压强时 , 应特别注意液柱产生的压强 ρgh中的 h是表示竖直高度 (不是倾斜长度 )。 (3)连通器原理:在连通器中同一液体 (中间液体不间断
变 ) 查理定律的应用 解析: 由于轮胎容积不变,轮胎内气体做等容变化 设在 T0= 29 3K 充气后的最小胎压为 pm in,最大胎压为 pm a x。 依题意知,当 T1= 233K 时胎压为 p1= tm。 根据查理定律p1T1=pm inT0,即233=pm in293 解得: pm in= 当 T2= 363K 时胎压为 p2= tm。 根据查理定律 p2T2=pm a xT0
收的热量为 Q3= c2mΔt2= 103 m (100- 22)J, 这些水汽化吸收的热量为 Q4= Lm= 106J/kg m, 余下的水吸收的热量为 Q5= c2m2Δt3= 103 (1- m) (27- 22)J。 因此有 Q1+ Q2= Q3+ Q4+ Q5, 解得 m= = 4g。 答案: 4g 触及高考 本章内容为新课程新加内容 , 考题出现较少 ,
,且分子力随分子间距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 特别提醒: (1)分子间的引力 F引 和斥力 F斥 都随距离 r的增大 (或减小 )而减小 (或增大 ), 但斥力减少 (或增大 )得更快 , 它们都是单调减函数 , 而分子力 (合力 )并不是单调变化的。 (2)分子力是短程力。 当分子间距离 r> 10r0时 , 分子力变得很微弱 , 可认为 F= 0。
的爱因斯坦质能联系方程 , 简称质能方程 . 目标篇 预习篇 考点篇 栏目链接 (2)进一步理解: ① 质能方程揭示了质量和能量不可分割 , 一定质量的物体所具有的能量是确定的 , 等于光速的平方与其质量的乘积 . ② 质量和能量是物质的属性之一 , 质量和能量在数值上的联系绝不等于这两个量 , 可相互转化 , 质量不能转化为能量 , 能量也不会转化为质量 . 4. 注意 .
, 得到 B、 C、 D、 E、 F、 G各点 , 则在第 75s末时微粒所在位置一定在 CD连线上 , 对吗。 答案: 不对;图中每个拐点记录的是微粒每隔一段时间(30s)的位置 , 两位置的连线是人为画上的 , 不是粒子的运动轨迹 , 在这 30s内 , 微粒都做无规则运动 , 轨迹非常复杂。 因此微粒在 75s的位置由题目条件是无法知道的 , 它可能在 CD连线的中点 , 也可能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