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第2章交变电流的产生及描述课件教科版选修3-2内容摘要:
D 四 、 交变电流 “ 四值 ” 的应用比较 交变电流的四值 , 即峰值 、 有效值 、 瞬时值 、 平均值 , 在丌同情况下的使用: (1)在研究电容器的耐压值时 , 只能用峰值 . (2)在研究交变电流做功 、 电功率及产生的热量时 , 只能用有效值, 交流电表显示的也是有效值 . (3)在研究交变电流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时 , 只能用平均值 . (4)在研究某一时刻线圈受到的安培力时,只能用瞬时值 . 特别提醒 (1)交变电流的平均值是针对某一过程的物理量 , 在丌同的时间内平均值一般丌相同 . (2)平均电动势丌等于初、末两时刻瞬时值的平均值,必须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计算即 E = NΔ ΦΔ t . 例 4 一个总电阻为 r、 边长为 L的正方形线圈 abcd共 N匝 , 线圈在磁感应强度为 B的匀强磁场中绕垂直于磁感线的轴 OO′ 以如图 4所示的角速度 ω匀速转动 , 外电路电阻为 R. (1)求此时刻线圈感应电流的方向 . (2)线圈转动过程中感应电动势的最大值为多大。 图 4 解析 由右手定则可判定电流的方向沿 adcba. 解析 Em= NBSω= NBωL2. (3)设发电机由柴油机带动 , 其他能量损失丌计 , 线圈转一周柴油机做多少功。 解析 电动势 的有效值 E = E m2 . 电流的有效值 I = ER + r,由于丌计能量损失,柴油机做的功全部转化为电能,线圈转一周,柴油机做的功 W = EIt =E 2R + rt =NB ωL 222R + r2πω =π N 2 B 2 ωL 4R + r. (4)从图示位置开始 , 线圈转过 60176。 的过程中通过 R的电荷量是多少。 解析 通过 R 的电荷量 q = I Δ t =N Δ ΦΔ tR + rΔ t = NΔ ΦR + r=NB L 2 sin 60 176。 R + r=3 NB L 22 R + r (5)图中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各是多少。 解析 电流表示数 I =ER + r=E m2 R + r =NB。高中物理第2章交变电流的产生及描述课件教科版选修3-2
相关推荐
由于被测金属丝阻值约为 3 Ω , 所以用编号为 A 的滑动变阻器作限流电阻 ,就能使电路中的电流有明显变化. (3) 加在电压表两端的电压不超过 1. 5 V , 所以电压表的量程应选用 3 V . (4) 当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为零时 , 电路中的电流最大 , Im a x=3 A = A , 所以电流表的量程应选用 A. 答案: (1) 乙 (2) A (3) 3 (4) 方法归纳:
~ A 的量程;滑动变阻器一般采用限流接法 , 为了方便调节 , 要选阻值稍小的滑动变阻器.注意开关闭合前 , 要使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 的阻值尽量大些 ,保护电流表以防烧毁. 答案: (1) 短路 (2) B F D 题型三 实验数据的处理 1 . 计算法. 用伏安法测电源 E 和 r , 对于给定的电源 , E 和 r 是一定的 , 在下图的实验电路中 , 改变 R 的阻值 , 可以测出多组I
目标篇 预习篇 考点篇 栏目链接 解析: 常见的金属 , 金 、 银 、 铜 、 铁 、 铝 、 锡 、 铅等都是多晶体 , 选项 A正确 . 因为非晶体和多晶体的物理性质都表现为各向同性 , 所以 B错误 , D正确;有规则的天然几何形状的物体一定是单晶体 , 选项 C正确 . 答案: B ►课堂训练 1. 下列固体中全是由晶体组成的是 (A) A. 石英 、 云母 、 明矾 、 食盐 、
撞或跟容器壁碰撞外 , 可在空间里自由移动 B. 分子的频繁碰撞致使它做杂乱无章的热运动 C. 分子沿各方向的运动具有偶然性 D. 某个分子在某一时刻的运动方向遵从一定的规律 解析: 气体分子除碰撞外可以认为是在空间内自由移动的 , 因而气体分子沿各方向的运动机会相等 , 个别分子的运动具有偶然性 , 大量分子的运动遵守统计规律 , 综上所述 , 选项 A、 B正确 . 考点二
静止开始自由下落 , 过段时间后 , 再将 S闭合 , 若从 S闭合开始计时 , 则金属杆 ab的速度 v随时间 t变化的图像可能是 ( ) 图 2 解析 S 闭合时,若B2L2vR mg ,金属杆 ab 先减速再匀速, D 项有可能;若B2L2vR= mg ,金属杆 ab 匀速运动, A 项有可能; 若B2L2vR mg ,金属杆 ab 先加速再匀速, C 项有可能;由于 v 变化
. 考点二 分子间引力与斥力的大小跟分子间距离的关系 目标篇 预习篇 考点篇 栏目链接 当分子间距离增大时 , 分子间的引力与斥力将怎么变化。 提示:当分子间距离增大时 , 分子间的引力与斥力都将变小 , 斥力比引力变化的快 . 目标篇 预习篇 考点篇 栏目链接 1. 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分子间实际表现出的作用力是引力和斥力的合力 ,它们的大小与分子间的距离有关系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