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第1章第4节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课件粤教版选修3-3内容摘要:
. 考点二 分子间引力与斥力的大小跟分子间距离的关系 目标篇 预习篇 考点篇 栏目链接 当分子间距离增大时 , 分子间的引力与斥力将怎么变化。 提示:当分子间距离增大时 , 分子间的引力与斥力都将变小 , 斥力比引力变化的快 . 目标篇 预习篇 考点篇 栏目链接 1. 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分子间实际表现出的作用力是引力和斥力的合力 ,它们的大小与分子间的距离有关系 . 2. 平衡位置 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相等的位置 , 用 r0表示 , 其数量级为 10- 10 m. 3. 作用力规律的示意图 如图所示 , 甲 、 乙 、 丙三幅图表示不同分子距离时的情况 . 图甲是分子间距离 r= r0时分子力的示意图 , 图乙是 rr0时分子力的示意图 , 图丙是 rr0时分子力的示意图 . (1)分子力为零: (2)分子力为引力: (3)分子力为斥力: 4. 作用力规律的图象描述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 , 可以用图象表示 ,如图所示 , 虚线表示引力和斥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变化情况 ,实线表示引力和斥力的合力 , 即分子力随距离的变化情况 ,从图中可以看出: (1)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 斥力变化得更快 . (2)分子力 F与分子间距离 r存在如下关系: ① r= r0时 , F= 0; ② rr0时 , F0, 表现为引力; ③ rr0时 , F0, 表现为斥力; ④ r10r0时 , 引力 、 斥力及分子力F都非常微弱 , 趋向于零 . 注意: (1)r= r0时 , 分子力等于零 , 并不是分子间无引力和斥力 . (2)r= r0时 , 即分子处于平衡位置时 , 并不是静止不动的 , 而是在小范围内做振动 . (3)分子力的本质是电磁力 , 是由原子内部的带电粒子相互作用引起的 .。高中物理第1章第4节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课件粤教版选修3-3
相关推荐
静止开始自由下落 , 过段时间后 , 再将 S闭合 , 若从 S闭合开始计时 , 则金属杆 ab的速度 v随时间 t变化的图像可能是 ( ) 图 2 解析 S 闭合时,若B2L2vR mg ,金属杆 ab 先减速再匀速, D 项有可能;若B2L2vR= mg ,金属杆 ab 匀速运动, A 项有可能; 若B2L2vR mg ,金属杆 ab 先加速再匀速, C 项有可能;由于 v 变化
撞或跟容器壁碰撞外 , 可在空间里自由移动 B. 分子的频繁碰撞致使它做杂乱无章的热运动 C. 分子沿各方向的运动具有偶然性 D. 某个分子在某一时刻的运动方向遵从一定的规律 解析: 气体分子除碰撞外可以认为是在空间内自由移动的 , 因而气体分子沿各方向的运动机会相等 , 个别分子的运动具有偶然性 , 大量分子的运动遵守统计规律 , 综上所述 , 选项 A、 B正确 . 考点二
D 四 、 交变电流 “ 四值 ” 的应用比较 交变电流的四值 , 即峰值 、 有效值 、 瞬时值 、 平均值 , 在丌同情况下的使用: (1)在研究电容器的耐压值时 , 只能用峰值 . (2)在研究交变电流做功 、 电功率及产生的热量时 , 只能用有效值, 交流电表显示的也是有效值 . (3)在研究交变电流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时 , 只能用平均值 . (4)在研究某一时刻线圈受到的安培力时
长为 L的直导线的运动方向不直导线本身是垂直的 , 但不磁感线方向有一个夹角 θ(θ≠ 90176。 ), 则写出此时直导线上产生的感应电动势表达式。 延伸思考 图 5 答案 如图所示 , 可以把速度 v分解为两个分量:垂直于磁感线的分量 v1= vsin θ和平行于磁感线的分量 v2= vcos 感线 , 丌产生感应电动势;前者切割磁感线 , 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 E= BLv1= BLvsin
这种运动说明了什么。 目标篇 预习篇 考点篇 栏目链接 提示:小炭粒受到液体分子不平衡的撞击作用;这种运动反映了液体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 . 目标篇 预习篇 考点篇 栏目链接 2. 将布朗运动的装置由实验室移到高速运动的列车上 , 微粒的运动是否更明显。 提示:不会更明显 . 布朗运动是由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引起的 , 与外界因素 (如实验装置是否运动 )无关 . 目标篇 预习篇 考点篇 栏目链接
分子间无间隙 解析: 在忽略分子间隙的情况下 , 油膜为单分子油膜时 ,油膜的厚度为分子的直径 , 即使分子不是球形 , 这一关系仍然存在 , 因此 C不是实验假设的前提 , 故 A、 B、 D正确 . 考点二 实验数据处理 目标篇 预习篇 考点篇 栏目链接 实验中为什么在水面上撒痱子粉。 提示:撒痱子粉后 , 便于观察所形成的油膜的轮廓 . 目标篇 预习篇 考点篇 栏目链接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