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11走近运动课件沪科版必修内容摘要:
50 m到达博物馆,最后回到超市. (1)以超市所在的位置为原点,以向东的方向为正方向,用 1个单位长度表示 100 m,请用直线坐标系表示出超市、电影院、度假村和博物馆的位置; (2)求轿车从电影院经度假村到博物馆的位移与路程分别为多少。 位移 s =500 m300 m= 800 m 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即方向向西. (1) 如图所示 路程 L=150 m+450 m+500 m=1100 m. (2)轿车从电影院经度假村到博物馆: 【 要点提炼 】 1 .物体做直线运动 ( 一维运动 ) 时,只需用一个 就可以确定物体的位置. 2 .物体做直线运动时,位移可以用末位置的坐 标( x ) 和初位置的坐标 ( x 0 ) 差来表示,即 s= . 坐标 x- x0 五 . 时间和时刻有什么不同 答案 爸爸和小明乘坐的火车 20: 30准时从北京西站出发,经 5小时 23分 于第二天 1: 53到达山东菏泽站,停 2分钟后出发,于 4: 26到达 安徽阜阳站 …… (1)上一段话中各个时间的含义一样吗。 哪些是时刻,哪些是时间。 (2)时刻和时间的区别是什么。 在时间轴上如何表示时刻和时间。 (2) 时刻是指一个瞬间,时间是指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 (1) 不一样 . 20: 1: 5 4: 26是 时刻 ; 5小时 23分、 2分钟为 时间 . 在时间轴上用 点 表示时刻,用 线段 表示时间. 【 要点提炼 】 1. 时刻只能表示某一 ,比如一张照片,对应某个 时刻.时间表示两个 之间的间隔,比如一段录 相,对应某个时间. 2. 时刻体现在时间轴上为某 ;时间体现在时间轴 上为 . 瞬间 时刻一个点 一段线段【 延伸思考 】 如图所示,结合所给时间轴,请体会以下几个表述指的是时刻 还是时间间隔: 第 2 s末, 2 s末, 2 s内,第 2 s内 . 2s末 第 2s末 第 3s初 第 1s内 第 2s内 第 3s内 2s内 答案 第 2 s末”和“ 2 s末”都与时间轴上 t= 2 s那一点相对应,指的是 时刻 ; “2 s内”是从计时开始到 2 s末的 时间 ,时间为 2 s; “第 2 s内”是第 1 s末到第 2 s末的 时间 ,时间为 1 s 一、 参 考 系 与 相 对 运动 例 1:观察图中的烟和小旗,关于 甲、乙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乙两车一定向左运动 B.甲、乙两车一定向右运动 C.甲车可能运动,乙车向右 运动 D.甲车可能静止,乙车向左 运动 解析 以地面为参考系,房子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所以,此时 风向向左 甲有三。高中物理11走近运动课件沪科版必修
相关推荐
. 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 答案 体育课上,某同学沿操场跑了一圈 (400米 ),用时 80秒钟,另一同 学说, “还不错。 平均速度是 5 m/s”. (1)这个同学所说的“平均速度是 5 m/s”是怎样算出来的。 (2)根据我们刚学的平均速度的定义,这个结论正确吗。 ( 1) 这个同学的平均速度是用路程除以时间算出来的, 即 v =40080 m /s = 5 m / s. ( 2)
项A 错误;由 d 的意义可知选项 B 错误;电势减小得最快的方向才是场强方向 , 选项 C 错误;在匀强电场中 , 由U = Ed 可知 , 选项 D 正确. 答案: D 变 式 训 练 1 . 如图所示 , 在沿 x 轴正方向的匀强电场 E 中 , 有一动点 A 以 O 为圆心、以 r 为半径逆时 针转动 , θ 为 OA 与 x轴正方向间的夹角 , 则 O 、 A 两点间电势差为 ( C
B . 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平板上 , 并接好电路 C . 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 , 细绳跨过定滑轮 , 下面吊着适当重的钩码 D . 取下纸带 E . 将平板一端抬高 , 轻推小车 , 使小车能在平板上做匀速运动 F . 将纸带固定在小车尾部 , 并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 ( 1 ) 所列步骤中有错误的是。 ( 2 ) 遗漏的步骤 :。 ( 3 ) 将以上步骤完善后写出合理的步骤顺序 :。 解析
a15 a10 2 a15 a6 ( 1) 由a30+a15+a10+2 a15+a6= 1 ,得 a = 2. ( 2) P ( X ≥ 3) = P ( X = 3) + P ( X = 4) + P ( X = 5) =15+415+13=45. ( 3) 因为- 1 < X <115,所以 X = 1,2. 故 P- 1 < X <115= P ( X = 1) + P (
法二 先把甲、乙以外的 4 个人作全排列,有 A44种站法,再在 5 个空档中选出一个供甲、乙放入,有 A15种方法,最后让甲、乙全排列,有 A22种方法,共有 A44A15A22= 240( 种 ) . ( 3) 法一 因为甲、乙不相邻,中间有隔档,可用 “ 插空法 ” ,第一步先让甲、乙以外的 4 个人站队,有 A44种;第二步再将甲、乙排在 4 人形成的 5 个空档 ( 含两端 ) 中,有
用 . 【 变式 1】 下 列五种说法中: ① 从 1,2,3,5中任取两个不同的数相减 (除 )可得多少种不同的结果。 ② 从 1,2,3,5中任取两个不同的数相乘 (加 )可得多少种不同的结果。 ③ 有 12个车站 , 共需准备多少种车票。 ④ 从学号 1到 10的十名同学中任抽两名同学去学校开座谈会 ,有多少种选法。 ⑤ 平面上有 5个点 , 其中任意三点不共线 , 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