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必修四季氏将伐颛臾苏教版内容摘要:

问: 冉有轻描淡写总共讲了哪三句话。 就孔子而言,几次对话的要点是什么。 孔子要点:明态度,斥失职,立主张 四问: •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 这话是谁说的。 是冉有。 是季路。 还是两人一起说的。 课文中有证据吗。 • 是冉有说的。 • 孔子的责备针对冉有,这就是明证。 [求。 无乃尔是过与。 ] 五问: • 冉有为何不直接说 季氏将伐颛臾。 而要拐弯抹角的说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 提示: 冉有说这话的目的是什么。 仅仅是客观的陈述事情吗。 • 冉有是来试探孔子对 季氏将伐颛臾 的态度的,只宜含蓄地表示,岂能露骨地表白。 六问: • 对于攻伐颛臾,孔子的态度是什么。 列举了哪三条理由。 • 孔子旗帜鲜明地反对,义正词严地斥责攻伐颛臾。 理由有三: • 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先王所封,不可伐 ; • 且在邦域之中矣 ——邦域之中,不必伐 ; • 是社稷之臣也 ——社稷之臣,不当伐。 第一段语言知识点 • 一个通假字:无乃尔是过与。 • 两个 “ 于 ” 字:见 于 孔子曰 有事 于 颛臾 • 一个古今异义词: 昔者先王 以为 东蒙主 [把(他)封为 ] • 一个词类活用:无乃尔是 过 与 [名作动,过错 ——责备 ] • 一个省略句: 昔者先王以( 之 )为东蒙主 • 一个判断句: 是社稷之臣也 • 两个宾前句: A)无乃尔是过与。 “无乃 …… 与。 ” 是个文言固定句式 相当于 “ 恐怕 …… 吧 ” 是:宾语提前的标志。 [“是 ” 宾前 ] 无乃 过尔 与。 B)何以伐为。 还原: 以何 伐为。 [为:疑问句末语气助词,“呢” ] 规则: [疑宾前:疑问句中代词作动词或介词宾语须前置 ] 七问: •“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 冉有说这话想干什么。 •推卸责任(开脱自己)。 八问: • 对于冉有推卸责任的态度,孔子用什么方法驳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