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2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2内容摘要:
书馆等部门,扩大影响;并 大力改革管理制度,更新卷烟设备,保持优质低价,扩展销售网点。 1918年, “ 南洋 ” 改组为有限公司,额定资本为500万元。 公司总部也由香港迁移至上海。 1919年,“ 南洋 ” 向社会招股,扩大资本额。 全公司的制烟工人达到 万余人。 到 1925年已盈利 1200多万 元之巨。 由此, “ 南洋 ” 成为中国民族资本中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烟草企业。 简氏兄弟发家后,虽举家移居香港,仍然关心家乡公益事业,乐善好施,经常捐款救灾。 结合上述材料,讨论“ 南洋 ”为什么能 成为中国民族资本中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烟草企业。 抓住机遇 引进技术 合作互利 规模经营 优质低价 注重管理 善于斗争 塑造形象 四、时势动荡,经营惨淡 1922年 10月 , 简照南英年早逝 , 简玉阶随后继任“ 南洋 ” 的总经理。 1927年国共合作破裂后内战不断。 到了抗日战争前夕 , “ 南洋 ” 已陷入困境。 1937年 宋子文 乘虚而入,取得了 “ 南洋 ” 的绝对控制权,宋子文自任董事长,原总经理简玉阶变成了一个 “ 设计委员 ” ,被挤出了公司的决策层。 不久, “南洋 ” 的机器设备被侵华日军所毁,烟厂蒙受了巨大损失。 从 1937年到 1949年,在大约 12年的时间内, “ 南洋” 一直为官僚资本集团所控制。 经营上变得越发投机,日渐失去了本色和活力,以致惨淡经营,危机四伏。 由上可知,导致南洋公司走下坡路的主要原。高中历史必修2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2
相关推荐
封临安 海外贸易税收成国库财富重要来源 元 疏浚大运河开通海运 大都杭州 发达、泉州成为世界第一大港 明清 小农经济与市场联系日益密切、城镇经济繁荣、出现徽商和晋商等大商帮 明初民间贸易,中后期重开 一直不积极开展官方贸易; 清初外贸陷入停顿,统一台 湾后开四口通商;康熙晚期 禁止商人前往南洋贸易;乾 隆只开放广州和特许十三行 经营管理外贸 四.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 1.明朝中后期产生 (
面临失业的上海纺纱女工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通过五处通商口岸的相继开放,洋商从中国收购大量农、副、土特产品,其中以丝、茶为大宗。 中国丝、茶的大量出口,刺激了丝、茶的生产发展,洋商操纵着中国丝茶的出口贸易,使中国丝茶服从于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需要,日趋商品化。 思考:第一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农副业及商业有什么影响。 使农业产品进一步商品化,产品的大量出口客观上促进了 商品经济的发展
调控管理体制 所有制: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分配制: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产权制: 1992年后实行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 (政策性调整 → 制度性调整) 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到来 4.全方位 对外开放 格局的形成 (1)目的:发展生产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2)基础:独立自主的社国;原则:平等互利 (3)过程: 范围 : 80S沿海 (
供粮食,是本业;在人多地少的情况下,更需要驱民归农,才能民富国安。 工商业不能生产粮食,且与农业争劳力。 三 、 区域经济政策的倾斜 古代统一王朝的经济发展重心一般集中在首都 周围及少数重镇 古代中国经济重心转移:由黄河中下游到江南 关中 中原 江南 (东南 中南 ) 唐后期:“杨一益二”;南宋 : “ 苏湖熟 ,天下足。 ” 明清时期:“湖广熟,天下足。 ” 如下列朝代的经济发展重心: 秦
朝最高统治集团施行的区域 经济管理政策的事例,由此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事例: 秦的关东政策,使经济遭到破坏。 西汉关中地区享有特殊地位。 东汉南阳、洛阳受到优待。 全国经济重心南移后,东南地区民众承受了更为 沉重的经济负担。 结论:统一王朝的政治中心有优先发展的机会, 边远地区发展速度则要缓慢一些。 三、工商业的管理 分别归纳秦、汉、明清时期的工商业管理政策及其特点。 秦: 统一度量衡、
(三)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 在夹缝中求生存 在夹缝中求发展 民族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 从经济领域看,它是一种代表历史潮流和趋势的新经济因素,它利于中国社会的进步。 从政治领域看,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为民主革命提供了物质基础和社会条件。 从思想领域看,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传播提供了社会基础,从而大大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历史高考新在哪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