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2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2内容摘要:

书馆等部门,扩大影响;并 大力改革管理制度,更新卷烟设备,保持优质低价,扩展销售网点。 1918年, “ 南洋 ” 改组为有限公司,额定资本为500万元。 公司总部也由香港迁移至上海。 1919年,“ 南洋 ” 向社会招股,扩大资本额。 全公司的制烟工人达到 万余人。 到 1925年已盈利 1200多万 元之巨。 由此, “ 南洋 ” 成为中国民族资本中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烟草企业。 简氏兄弟发家后,虽举家移居香港,仍然关心家乡公益事业,乐善好施,经常捐款救灾。 结合上述材料,讨论“ 南洋 ”为什么能 成为中国民族资本中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烟草企业。 抓住机遇 引进技术 合作互利 规模经营 优质低价 注重管理 善于斗争 塑造形象 四、时势动荡,经营惨淡 1922年 10月 , 简照南英年早逝 , 简玉阶随后继任“ 南洋 ” 的总经理。 1927年国共合作破裂后内战不断。 到了抗日战争前夕 , “ 南洋 ” 已陷入困境。 1937年 宋子文 乘虚而入,取得了 “ 南洋 ” 的绝对控制权,宋子文自任董事长,原总经理简玉阶变成了一个 “ 设计委员 ” ,被挤出了公司的决策层。 不久, “南洋 ” 的机器设备被侵华日军所毁,烟厂蒙受了巨大损失。 从 1937年到 1949年,在大约 12年的时间内, “ 南洋” 一直为官僚资本集团所控制。 经营上变得越发投机,日渐失去了本色和活力,以致惨淡经营,危机四伏。 由上可知,导致南洋公司走下坡路的主要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