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选修送李愿归盘谷序3内容摘要:
濯可以盘桓。 盘谷山势险阻,又有谁来争夺你先生的住所。 又幽又深,空阔得能广为包容;又弯又曲,走过去又绕回到原处。 赞叹盘谷的乐趣啊,快乐久长。 虎豹的脚迹远去啊,蛟龙逃遁深藏。 鬼神守护着啊,呵禁不祥。 注意饮食啊长寿而健康,没有不满足的啊又有什么奢望。 给我的车辖上好油啊还喂好我的马,跟随先生你去盘谷啊,让我一辈子在那儿栖息徜徉。 ” 胸中块垒 千古同悲 ——《 送李愿归盘谷序 》 言外之旨初探 赠序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散文文体,一般是在送朋友远行时所作,内容多是一些安慰,勉励的话。 韩愈写的赠序不少,在他的文集中以“送 …… 序”或“赠 …… 序”为题的文章多达 30多篇。 他对赠序这种文体的发展是有极大贡献的,这一点为历代所肯定。 他对这种文体作了许多探索,尤其可贵的是他能不拘泥于一定的模式,在写法上因人而异,或坦率陈言,或含蓄委婉,或诙谐幽默,或借题发挥。 《 送李愿归盘谷序 》 一文写于唐贞元 17年( 801),是送朋友李愿归盘谷隐居时所作。 此文是他赠序中的名篇,尤为东坡先生和被称为“桐城三祖”之一的刘大魁 所称道。 此文内容主要是借李愿之口,描绘出三种人,一种是“坐于庙朝,进退百官”的达官贵人,一种是“穷居而野处”的山林隐士,一种是“奔走于形势之途”的投机钻营者。 关于此文的主旨,历来大多以为是通过对比,对志得意满,穷奢极欲的大官僚和卑躬屈膝、攀附权贵之徒进行辛辣的嘲笑和讽刺,从而揭露封建官场的丑恶。 其实,。苏教版选修送李愿归盘谷序3
相关推荐
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 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 董生勉乎哉。 像你这样不遇时,如果是仰慕而勉力实行仁义的人,都会同情怜惜你的。 何况燕、赵豪侠之士奉行仁义是出于他们的本性呢。 然而,我曾听说风俗是随着教化而改变的,我哪能料想现在比古时所说的有没有 两样呢。 姑且以你此行去证实吧。 董生,努力吧。 第三段 吾因子有所感矣。 为我吊望诸君之墓,而观于其市
(名声昭于时) 追求名利 (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 手握重权飞扬跋扈 (树旗旄, „„ 夹道而疾驰) 大讲排场 (喜有赏怒有刑) 喜怒无常 才畯满前,道古今而誉盛德,入耳不烦 养尊处优 (曲眉丰颊, „„ 争妍而取怜) 生活荒淫 作者对这种人的态度: 逃之(鄙弃) 穷居而野处,升 高 而望 远 ,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 洁。 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鲜可食。 高远(形容词作名词
精读课文 一、用一句 评价 性的话概括贝多芬的一生。 二、贝多芬一生所遭遇的痛苦都有哪些。 三、你认为贝多芬 最大的痛苦 是什么。 四、最初,贝多芬是怎么面对这个痛苦的。 五、贝多芬是靠什么力量战胜痛苦的。 六、他换来欢乐了吗。 体现在哪里。 七、找出作者评述贝多芬的语句,说说表达了作者对贝多芬怎样的一种情感。 我称为英雄的,并非以思想或强力称雄的人;而只是靠心灵而伟大的人。 没有伟大的品格
湖北大冶东面的长江边,形势险峻,是六朝有名的军事要塞。 长庆四年(八二四年)刘禹锡由夔州刺史调任和州刺史,沿江东下,途经西塞山,即景抒怀,写下此诗。 西塞山风光 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 王濬楼船下益州, 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 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 山形依旧枕寒流。 从今四海为家日, 故垒萧萧芦荻秋。 [诗文解释 ] 王濬率领高大的战船,顺江而下,讨伐东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