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选修待贾而沽2内容摘要:
年头,流了多少英雄泪。 “ 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 这是三闾大夫屈原的恐慌。 • “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闻。 ” 这是科举时代读书人的最高理想和精神慰安。 • “ 不能流芳百世,宁可遗臭万年。 ” 这已把对 “ 名 ” 的追求推向了极端。 至于 “ 功成名就 ” 、 “ 扬名显亲 ” 等,更是铸造着中国读书人 的人格心理。 就是孔子自己,如我们在前面已多次谈到的那样, 虽然反复申说 “ 人不知而不愠 ”之类的话,但也感叹 “ 没有人知道 我啊。 ” (《宪问》) 不被人知道,不被人了解,也仍然是孔子作 《春秋》也是为了 “ 自见于后世 ”。 (《孔子世家》)说穿了,正是 “ 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 因此,儒学并非不重名,并非不喜欢 “ 令广誉施于身 ” (孟子语),而只是反对声闻过情,沽名钓誉,欺世盗名罢了。 有道是,追名逐利。 世不重名,则人尽趋利。 如此说来,追 名倒也并不是坏事。 至少可以使我们不生活在一条人人争权夺利 的单行道上吧。 4 .因为孔子热心仕途,所以后面两则是写谁来召他去做官。 他有没有应召。 他的学生子路反对他去,可孔子为什么还是接受了邀请。 ,不只是复兴东周的世道,那他还想干些什么。 ( 1)继续发扬周朝的礼乐制度,( 2)发扬广大高尚的道德品行,( 3)传播自己的政治主张,( 4)施展自己的才华,( 5)使自己名扬后世。 175公山弗扰( 1)以费畔,召,子欲往。 子路不悦,曰:“ 末之也已( 2),何必公山氏之之也。 ” 子曰: “ 夫召我者,而岂徒哉。 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 • ( 1)公山弗扰:人名,又称公山不狃,字子洩,季氏的家臣。 ( 2)末之也已:末,无。 之,到、往。 177佛肸( 1)召,子欲往。 子路曰: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 ‘ 亲于其身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 ’ 佛肸以中牟( 2)畔,子之往也,如之何。 ” 子曰: “ 然,有是言也。 不曰坚乎,磨而不磷( 3);不曰白乎,涅( 4)而不缁( 5)。 吾岂匏瓜( 6)也哉。 焉能系( 7)而不食。 ” • 「注释」 ( 1)佛肸:音b 236。 x ī, 晋国大夫范氏家臣,中牟城地方官。 • ( 2)中牟:地名,在晋国,约在今河北邢台与邯郸之间。 • ( 5)缁:音z ī, 黑色。 • ( 6)匏瓜:葫芦中的一种,味苦不能吃。 • ( 7)系:音j 236。 , 结,扣。 • 首先还是孔子通权达变的思想。 按理说,莫说子路,就是我 们一般人对孔子要去应一个叛乱家臣的招聘也是不理解的。 因为 孔子不仅对家臣执国政,就是对大夫执国政也是反对的,怎么还 会去为一个叛乱的家臣效力呢。 但以孔子回答子路的话,我们可 以揣摸出, 他之所以想应佛胖之召,是想借家臣(佛胖)的叛乱 而反对大夫专权,恢复 “ 礼乐征伐自诸候出 ” ,甚而至于达。苏教版选修待贾而沽2
相关推荐
有成竹地分析了赵国、秦国的形势,得出了 “ 宁许以负秦曲 ” 的结论,并愿亲自出使秦国,且向赵王保证 “ 城入赵,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 这就与缪贤的举荐巧妙呼应,证明蔺相如确实是一个机智、勇敢的人,所以缪贤的举荐起到了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 ﹙ 侧面描写 ﹚ 二、对比映衬,相辅相成 文章一开始作者对廉颇与蔺相如在身份、地位上进行强烈的对比:“廉颇者赵之良将也”,“以勇气闻于诸侯”
是暗示我现在 已不常去地坛了,已经离开了地坛 ,所以说是“想念”。 这一点在文章的最后一部分还要涉及,所以也可以说它 是铺垫,是伏笔。 地坛的安静是否是万籁俱寂呢。 一年四季,自然界各种声音从不间断,因此说“地坛的安静并非无声”。 地坛的安静究竟是怎样的。 自己经常来地坛,是带着残疾之躯来的,是带着满腹的心绪来的,地坛便也接纳了人世间的忧愁、苦痛与烦恼,所以说, “地坛的安静,也不是与世隔离”。
——只是炫耀祖宗的光荣 ——变成潇洒 ——爱上了比赛、擂台、排行榜 追名逐利 迎合世俗的趣味 由此看来,写作的目的,即“写作的零度”是“寻根”,放弃追名逐利,叩问生命的本质意义。 否则,写作,你寻的是什么根。 正反对比 当人生充满阿谀、强权、荣耀 …… 生命丢失了零度 零度 ——写作的零度 ——生命的零度 “零度”的内涵: 零度,看上去本来无意义,但生命既然来了,我们就要给它意义
( 辜负,对不起 ) ( 违背 ) ( 使...承担 ) ( 背着 ) ⑵ 引 ① 引 赵使者蔺相如 ②左右欲 引 相如去 ③相如 引 车避匿 ⑶ 幸 ①而君 幸 于赵王 ②而君 幸 赦臣 ③则 幸 得脱矣 ( 引见,延请 ) ( 拉 ) ( 牵,拉,引申为掉转 ) ( 宠 幸 ) ( 幸而,幸好,侥幸 ) ( 侥 幸 ) 词类活用: ⑴ 名词活用为动词 ① 舍相如 … ② 左右欲刃相如 ③
于是作者有必要给加一个题目。 与词作内容相关。 (重要点) 【 词序 】 : 用一段比较长的文字来说明作词缘起,并略为说明词意,这就称为词序。 词的起源 词最早起源于民间。 20世纪初 敦煌藏经洞的打开和敦煌写本遗书发掘填补了民间词 ,敦煌民间词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平常而又多彩的世俗生活图画 . 盛唐时期文人词的创作和发展显得较为沉寂和迟缓 .(为什么 ?) 中唐文人词
一不是我国的标准文字,这表明中华民族的主权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承认,并受到尊重。 汉字失范的情形及原因 ■ 不规范地使用异体字、繁体字、简化字以及写错字、别字 ■ 错别字的四种成因 (书 P33— 34) ■ 主观因素 (书 P28) 汉字规范化的标准 所谓汉字的规范化,是指汉字的应用符合根据约定俗成的原则而制定的各项标准。 具体有: ① 《 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 》 ( 1955年) 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