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必修1今生今世的证据3内容摘要:

评点是做读书笔记的常用的方法。 古人讲读书不动笔等于不读书。 读书不是纯粹单向的 、 被动的接受 , 同时也是在思考 , 思考有了心得 , 就随时记下来 , 书的天地边角空白处都是记录的地方 , 因此 , 评点不仅仅是读书一种方法 , 更重要的是一种习惯 ,一种读书的好习惯 , 大家最好能养成这样的好习惯。 从方法上讲 , 评点的要义是对话 , 是交流 , 是再创造。 评点作为对话 ,是读者与文本 、 与作者 、 与假想中的文本的其他读者的交流。 文本肯定是对话的第一个对象 , 与文本的对话是构成与其他对话的前提和基础。 在与文本的对话中 , 要注意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实际上 , 在阅读中 , 作品的局部与整体是不可分割的 , 因为对整体的理解是建立在局部的基础上的 , 而且 , 从阅读的过程看 , 也是由局部到整体次第展开的 , 有时 , 一些看上去是局部的地方实际上关系到作品的全局 , 是理解作品整体的关键。 古人讲诗有 “ 诗眼 ” , 文有 “ 文眼 ” ,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 这些 “ 眼 ” 有的关系到全篇的结构 , 有的关系到全篇的主旨 、 感情的转换 , 甚至是给全篇写作方法和风格定调子的地方 , 我们在评点时就要注意到。 比如 《 乡土情结 》 , 第一段就解释了什么是 “ 乡土情结 ” ,《 前方 》 中由摄影作品引出 “ 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 ” 等 ,都是理解文章的关键所在。 这是一个方面。 另一方面 , 对局部的理解又离不开作品的整体 , 局部只有在整体中才能理解 , 整体是局部的语言环境 , 比如 《 前方 》 中的 “ 家 ” 、 “ 路 ” 、 “ 眼前与心中 ” , 这些词语 , 有时是实指 , 有时又是比喻 , 有时又是在实指中寄托了另外一些涵义 , 如果不从全篇的立意出发 , 不从文章特定的语境出发 , 是很难搞清楚的。 文章是人写的,与文章对话的进一步就是与作者对话,孟子讲 “ 以意逆志 ” ,意思就是说可以通过对作品意义的把握去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以《想北平》为例,由文章就会想到老舍,想到老舍与北平的关系,老舍为什么爱北平。 为什么爱到了与爱母亲相提并论的地步。 爱到了 “ 说不出 ” 的地步。 这就是从文章过渡到作者了。 还有,自己对文章的看法只是你一个人的一己之见,而文章是不会只有一种看法的,因此,点评时应该会想到别人怎么看。 这实际上就是在与文章的其他读者展开对话。 大家要学会进行创造性的阅读,就是要展开想像,进行质疑。 在评点中要力求提出不同的意见,对作者与编者,都是如此。 首先要立足文本,精读文本,先入乎其内,再出乎其外,这样才能把文章读活。 我走的时候,我还不懂得怜惜曾经拥有的事物,我们随便把一堵院墙推倒,砍掉那些树,拆毁圈棚和炉灶,我们想它没用处了。 我们搬去的地方会有许多新东西。 一切都会再有的,随着日子一天天好转。 我走的时候还不知道向那些熟悉的东西去告别。 不知道回过头说一句:草,你要一年年地长下去啊。 土墙,你站稳了,千万不能倒啊。 房子,你能撑到哪年就强撑到哪一年,万一你塌了,可千万把破墙圈留下,把朝南的门洞和窗口留下一小块泥皮,即使墙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