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化学选修6亚硝酸钠和食盐的鉴别2内容摘要:
现象 1 某物质 1 现象 2 某物质 2 根据该物质的特 定现象进行推断 根据该物质的特 定现象进行推断 实验 准备 仪器:试管、烧杯、酒精灯、火柴、玻璃棒、药匙、铁架台。 试剂: 建筑工业用盐(亚硝酸钠)、食盐( NaCl)、 1%酚酞溶液、 2molL1H2SO4溶液、 稀 AgNO3溶液、稀硝酸、 L1KMnO4溶液、L1KI溶液、蒸馏水、广泛 PH试纸、 淀粉溶液、( NH4) 2Fe( SO4) 2溶液。 请根据上述现有的仪器和试剂设计几种不同的实验方案鉴别 NaNO2和 NaCl。 并与同学交流 . 方案 1 食盐 固体 1 固体 2 溶液 1 溶液 2 用 PH试纸测溶液的 PH值 溶液呈碱性 溶液呈中性 亚硝酸钠 方案 2 食盐 固体 1 固体 2 溶液 1 溶液 2 L1KMnO4溶液 溶液由紫色褪为无色 溶液没有明显现象 亚硝酸钠 2molL1H2SO4溶液 方案 3 食盐 固体 1 固体 2 溶液 1 溶液 2 L1KI溶液、 淀粉溶液 溶液变为蓝色 溶液没有明显现象 亚硝酸钠 2molL1H2SO4溶液 方案 4 食盐 固体 1 固体 2 溶液 1 溶液 2 用手摸试管外壁 有冰凉感 无冰凉感 亚硝酸钠 方案 5 食盐 固体 1 固体 2 溶液 1 溶液 2 往溶液中滴加几滴 1%的酚酞溶液。苏教版化学选修6亚硝酸钠和食盐的鉴别2
相关推荐
白不能携带氧 ,因此造成人体缺氧中毒 亚硝酸钠不仅有毒性 .而 且具有极强的致癌作用 长期食用能诱发各种器 官的肿瘤 ,尤其是食管癌 和肺癌。 NaNO2中毒症状 亚硝酸钠毒性很强一次食用 3克即可致 人死 .误食 ~ .进食 10分钟后 .便出现中毒症状 :头晕 .头痛 乏力 .反应迟钝 .出汗 .恶心呕吐 .腹胀 . 腹泻 .胸闷 .心悸 .呼吸困难 .以及口唇 . 颜面 ,全身皮肤
上清液(或过滤或离心得到的上清液) ,盖上盖,将试剂摇溶, 10分钟后与标准色板对比,该色板上的数值乘上 10即为样品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mg/ kg, L(以 NaNO2计)。 如果测试结果超出色板上的最高值,可定量稀释后测定,并在计算结果时乘上稀释倍数(如从 10ml比色管中取出 10ml比色管中,加水至刻度,从中取 ,测试结果乘上 100(倍稀释)即为样品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五
实验二 : 催化剂( ) 活性炭 CuO FeCl3 KI 前 15s产生氧气的量( ml) 5 0 11 7 前 30s产生氧气的量( ml) 8 3 16 11 前 45s产生氧气的量( ml) 11 5 20 15 前 60s产生氧气的量( ml) 15 7 24 20 以 作催化剂进行对比实验 : 实验二结论: 实验所选择的 MnO CuO、活性炭、 FeCl KI均能催化双氧水分解
氯化钠。 ? ① 具有 氧化性 ,能氧化某些还原性物质: 如 KI、FeCl2等; ②具有 还原性 ,能还原某些氧化剂:如酸性高锰酸钾; ③ 生成的 亚硝酸是一种弱酸 ,且不稳定,微热甚至常温下也会分解,产生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 ④ 是一种 强碱弱酸盐 ,溶于水溶液显碱性; ⑤亚硝酸钠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可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可以如何鉴别亚硝酸钠。 • 用玻璃棒蘸取 NaNO2溶液点在
水浴中静置。 ② 水浴加热生成银镜: 现象 : 先 白色沉淀 (灰色沉淀 )→后 沉淀消失 →析出白色银镜 AgOH (Ag2O) 原因 : 氧化 注 :AgOH不稳定会分解生成 Ag2O CH3COOH CH3COONH4 (氧化还原反应规律) Ag(NH3)2OH →Ag被 ( ) CH3CHO被 ( )转化成 ( ) 最后在过量 NH3\ ( ) 还原 Ag(NH3)2OH → Ag →
试管中,滴入 过量 的 浓 溴水。 [现象] [结论] 立即有白色沉淀生成。 在溶液里,苯酚易与溴发生化学反应。 苯酚 苯 对溴的要求 反应条件 取代苯环上氢原子数 结论 解释 一次取代苯环上 三个 氢原子 一次取代苯环 上 一个 氢原子 溴水 与苯酚 不用催化剂 使用催化剂 液溴 与苯 比较苯、苯酚与溴反应的异同: 苯酚与溴取代反应比苯容易 受羟基的影响,苯酚中苯环 邻、对位 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