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的发展与应用2内容摘要:
,得到了大量的有机物。 ,瑞典化学家 贝采利乌斯 首先提出 “ 有机物 ” 和 “ 有机化学 ” 这两个概念, 1828年德国 维勒 合成尿素, 19世纪欧洲经历技术革命,有机化学空前 发展 生命论与早期的有机化学 ( 1828年之前) 生命论认为:“有机化合物只能由有机体产生。 无机化合物则存在于无生命的矿藏中,同时也可由有机体产生。 ” “有机化学”这一名词于 1806年首次由 贝采利乌斯 提出。 当时是作为“无机化学”的对立物而命名的。 19世纪初,许多化学家相信,在生物体内由于存在所谓“ 生命力 ”,才能产生有机化合物,而在实验室里是不能由无机化合物合成的。 1828年,德国化学家 维勒 从氰酸铵得到了尿素,打破了从无机物不能得到有机物的人为制造的神话。 有机化合物不再具有传统的意义 : NH 2 C N H 2ON H 4 C N O+ 由腈酸铵 (无机物) 制得尿素 (有机物) 人工合成有机化合物的开创者。 1824年人工合成了尿素 ,1828年发表论文 《 论尿素的人工合成 》。 此外他在化学上的成就有: 1824年合成了草酸; 1827年分离出了纯铝;发展了硅烷 、 硅氯仿;分析了大量的矿石 , 制备了多种稀有金属化合物;研究了醌 、 氢醌 、 醌氢醌等。 他完成的实验研究工作数量多得惊人。 维勒临终遗言:丧事从简 , 墓前不树纪念碑 , 只在石头上刻:弗里德里希 维勒。苏教版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的发展与应用2
相关推荐
终遗言:丧事从简 , 墓前不树纪念碑 , 只在石头上刻:弗里德里希 维勒 四、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的原因 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 、 数目庞大 ( 有约两千多万种 ) 但组成元素少 ( C, H, O, N , P, S, X等 ) 原因: 1) C原子自身相互结合能力强 2) 结合的方式多种多样(单键、双键、三键、链状、环状) 3) 同分异构现象 普遍 例如 ,
HCHCH3 NH2 COOH O= ① CH2CNHCH2COOH NH2 O= ③ CH2CNHCHCOOH NH2 O= CH3 ④ CHCNHCH2COOH NH2 O= H3C (2) 氨基酸的缩合反应也可能成环,试写出下列反应的产物: NH2— CH2— COOH的分子间脱水: H2CCOOH + HHN NHH + HOOCCH2 浓硫酸 O=C C=O NH— CH2 CH2—
反应。 ● 鉴别织物成分是蚕丝还是“人造丝”,在如下各方法中正确的是 ( ) ① 滴加浓 HNO3, ② 滴加浓硫酸 , ③ 滴加酒精 , ④ 灼烧 A.①③ B.② ④ C. ①④ D. ③④ C 性质 6:燃烧产生烧焦羽毛气味 颜色反应与金属的焰色反应 ● 颜色反应 : 一般在溶液中指有明显颜色变化的化学反应 ,如苯酚与 FeCl3溶液呈紫色。 碘与淀粉呈蓝色;某些蛋白质与浓硝酸呈黄色。 ●
广泛而具体的提取工作,得到了大量的有机物。 ,瑞典化学家 贝采利乌斯 首先提出 “ 有机物 ” 和 “ 有机化学 ” 这两个概念, 1828年德国 维勒 合成尿素, 19世纪欧洲经历技术革命,有机化学空前 发展 生命论与早期的有机化学 ( 1828年之前) 生命论认为:“有机化合物只能由有机体产生。 无机化合物则存在于无生命的矿藏中,同时也可由有机体产生。 ” “有机化学”这一名词于
团不同引起的异构 , 如 : 乙酸和甲酸甲酯 书写方法 : 碳链异构 → 位置异构 → 官能团异构 理解 三个相同 : 分子组成相同、分子量相同、分子式相同 二个不同: 结构不同、性质不同 具有同分异构体现象的化合物互称为同分异构体。 同分异构体: COOH 键线式: 结构简式: CH3- CH- CHCH2CH2CH- COOH CH3 CH3 CH3 骨架式: C- C- C- C- C-
2 3 2 1 3 4 1 2 3 4 1 2 5 C| C、 CH2= C— CH= CH2 CH3 D、 HCHO E、 CH2=CCl2 烃分子中: 仅以单键方式成键的碳原子称为 碳原子; 以双键或叁键方式成键的碳原子称为 碳原子。 饱和 不饱和 B、 CH2= CH— CN A、 CH3— CH= CH— C≡C — CF3 3 2 1 | C、 CH2= C— CH= CH2 C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