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化学选修3揭示物质结构的奥秘2内容摘要:
的 ,但为什么它们的性质和用途却存在很大的差异 ,为什么。苏教版化学选修3揭示物质结构的奥秘2
相关推荐
• ①展示实验室常见物质时引入 X衍射实验的介绍,以此说明固体物质可以分为晶体与非晶体。 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实验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两个角度去分析。 • ②对晶体的自范性介绍分为:晶体的自范性内涵、微观结构对晶体自范性的据定作用、对自发过程的理解(最稳定的状态)、晶体自范性的重要生长条件、实验室得到晶体的三种途径等五个方面进行分析 • ③晶体的各向差异性包含:各向差异的内容、各向差异性的微观分析
基本设计 • ( 1)教师与学生的活动设计 • ( 2) 导学案设计 第四节 离子晶体(第一课时) • 二、教材分析: • 1. 教材编写。 • 上课时学生通过对 NaCl晶体、 CsCl晶体两种AB型离子晶体的分析知道离子晶体的堆积方式比金属晶体更复杂。 本课时教材设置科学探究 2,让学生通过数据处理体会离子半径对离子配位数的影响,进而说明决定离子晶体的重要因素 —— 几何因素。 第四节
2. CsCl晶体结构模型 (如图 ) 每个 Cs+周围有 8 个 Cl-,每个 Cl-周围有 8 个 Cs+。 在每个 Cs+周围最近的等距离 ( 设为 3 a / 2) 的 Cl-有 8个,在每个 Cs+周围最近的等距离 ( 必为 a ) 的 Cs+有6 个 ( 上、下、左、右、前、后 ) , 在每个 Cl-周围最近的等距离的 Cl-亦有 6 个。 晶胞中 Cl-个数 8 18= 1 ,
物碳原子成键的立体结构,有机物分子中键的饱和性等相继被发现) 19世纪末 20世纪初,量子力学(微观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确立。 量子力学是研究原子和分子结构的理论基础。 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 19世纪初,英国科学家 道尔顿 提出 近代原子学说,他认为原子是微小 的不可分割的 实心 球体。 实心圆球体 1897年,英国科学家
电子排布式可能为3s1(Na), 也可能是 3s23p3(P)。 3. 比较下列多电子的原子轨道的能量高低 (填“ > ” 、 “ < ” 或 “ = ” )。 (1)2s________3s (2)2s________3d (3)2px________2py (4)4f________6f 解析: 相同电子层上原子轨道能量高低顺序是 ns< np< nd< nf
568 氢键 —— 比范德华力要 强 而比化学键 弱 的分子间作用力 (4)氢键的强弱与 X和 Y的电负性大小有关 一般 X、 Y元素的电负性越大,半径越小,形成的氢键越强。 例如: FHF ﹥O HO ﹥N HN • 教科书 P52 1. 请解释物质的下列性质: ( 1) NH3极易溶于水。 ( 2)氟化氢的熔点比氯化氢的高。 2. 邻羟基苯甲酸和对羟基苯甲酸是同分异构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