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化学必修2乙酸内容摘要:
装置进行了改进 , 将其中的玻璃管改成了球形干燥管 , 除起冷凝作用外 , 另一重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实验步骤 】 (1)按丙同学选择的装置组装仪器 , 在试管中先加入 3 mL 乙醇 , 并在摇动下缓缓加入 2 mL浓硫酸充分摇匀 , 冷却后再加入 2 mL冰醋酸; (2)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3)在试管 ② 中加入适量的饱和 Na2CO3溶液; (4)用酒精灯对试管 ① 加热; (5)当观察到试管 ② 中有明显现象时停止实验。 【 问题讨论 】 a.步骤 (1)安装好实验装置,加入样品前还应检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写出试管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注明反应条件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试管②中饱和 Na2CO3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填“能”或“不能” )换成 NaOH溶液,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从试管②中分离出乙酸乙酯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 【 思路点拨 】 解答该题应注意以下三点: (1)准确找出甲 、 乙装置的差别 , 并结合丙的改进之处判断出乙的合理性和丙的优点。 (2)制取气体或有气体参与的实验 , 组装好仪器后 ,第一步操作为检查装置气密性。 (3)除杂质的基本原则及物质的分离方法。 【 解析 】 根据甲 、 乙装置的差别及丙的改进装置便知应选择乙装置 , 这样可防止倒吸 , 这也是改进后干燥管的作用之一。 由于乙醇与乙酸均易挥发 , 因此制取的乙酸乙酯中会混有这两种物质 ,可用饱和 Na2CO3溶液除去乙醇和乙酸 , 同时还降低了乙酸乙酯的溶解度 , 所以可用分液的方法分离 , 但若用 NaOH溶液 , NaOH会中和 CH3COOH,而使乙酸乙酯又全部水解掉 , 故不能用 NaOH溶液。 【 答案 】 【 装置设计 】 乙 能防止倒吸 【问题讨论】 a. 装置的气密性 b . CH3CO O H + C2H5OH浓 H2SO4△CH3CO O C2H5+ H2O c .吸收乙醇 ;除去乙酸;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使其分层析出 不能 若用 Na O H 溶液,则 Na O H 会中和CH3CO O H 而使生成的乙酸乙酯又彻底水解,导致实验失败 d .分液 变式训练 1 实验室制备乙酸乙酯。 回答下列问题: (1)乙醇 、 乙酸和浓硫酸混合时 , 应怎样操作。 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中浓硫酸的作用是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中乙醇和乙酸的转化率能达到百分之百吗。 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教版化学必修2乙酸
相关推荐
易失电子的金属性较强 , A不正确; B项中钠首先要跟 MgCl2溶液中的水反应 , 无法置换出 Mg,B不正确; Mg和 Al与水反应都要加热 , 且现象都不明显 , C不正确; D正确。 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 比较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 , 其实质是看元素原子得到电子的难易程度 , 越易得电子 , 非金属性越强。 1. 从元素原子结构判断 (1)当电子层数相同时 , 核电荷数越多 , 非金属性越强
电子数目由 1个增加到到 2个,而达到稳定结构 原子序数 电子层数 最外层电子 数 达到稳定结构时最外层 电子数 1~ 2 1 1→2 2 3~ 10 2 1→8 8 11~ 18 3 1→8 8 结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变化 1.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排布规律 从表中的数据看,你认为元素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呈现什么规律性的变化 ? 观察与思考: 原子序数 原
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填空。 (1)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是 ________。 (2)除稀有气体外 , 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是________, 它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 ________。 (3)与水反应最剧烈的金属是 ________。 (4)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最强的是________。 (5)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为两性氢氧化物的是 ________。 (6)
防止试剂变质, 配制 FeSO4溶液时,需 要( ) A. 加入 Fe 粉 B. 通入 Cl2 * Good luck。 在 FeCl3中加 Fe粉, 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Fe+ 2Fe3+ =3Fe2+ B. Fe+ Fe3+ =Fe2+ *祝你成功 某溶液中加入 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 再滴加氯水 ,溶液立即变为红色, 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 ) + B. Fe2+ *
)2 +CaCl2 实质上是 Mg2++2OH= Mg(OH)2 过滤得到的氢氧化镁沉淀用什么 去中和,写出发生的反应。 Mg(OH)2 +2HCl= MgCl2+H2O 三、镁的性质 观察镁,根据金属的通性你能说出镁的 哪些物理性质。 镁的物理性质: 银白色、有金属光泽,密度小,电和热的良导体 合金特性: 硬度、强度大 推测镁单质可能有的化学性质。 (可以从原子结构角度分析) 〖 实验 1〗
O3+ 2 A l = = = = =高温2 F e +Al2O3。 (2 )F e3 +被 Fe 、 Cu 、 I-等还原为 Fe2 +,如 2 F e3 ++Cu == = 2 F e2 ++ Cu2 +。 特别提醒: (1)不同价态的铁及铁的化合物在相互转化时 , 注意所用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强弱不同。 (2)亚铁盐保存时 , 为了防止被氧化为铁盐 , 通常在溶液中加少量还原铁粉或铁钉。 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