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化学必修1高中铁、铜的获取及应用之二内容摘要:
防止试剂变质, 配制 FeSO4溶液时,需 要( ) A. 加入 Fe 粉 B. 通入 Cl2 * Good luck。 在 FeCl3中加 Fe粉, 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Fe+ 2Fe3+ =3Fe2+ B. Fe+ Fe3+ =Fe2+ *祝你成功 某溶液中加入 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 再滴加氯水 ,溶液立即变为红色, 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 ) + B. Fe2+ * Good luck。 用 FeCl3溶液与铜反应 制印刷电路板,是因为 A .Fe3+具有较强的氧化性 B . Fe3+具有较强的还原性 *祝你成功 ( 江苏 13)下列化合物中, 不能由单质直接化合而得到的是 A FeI2 B FeCl2 * Good luck。 补铁剂与维生素 C同服 ,可增强对铁的吸收 ,是因为维生素 C具有( ) *祝你成功 除去 FeCl3溶液中少量的FeCl2,选择的试剂是( ) A .氯水 * Good luck。 将铁屑溶于过量盐酸后, 再加入下列物质, 会有三价铁离子生成的是( ) A 稀硫酸 B 氯水 *祝你成功 能证明 Fe3+具有氧化性的物质是 ( ) * Good luck。 为了 使 FeSO4快速转变为 Fe2(SO4)3而又不引入杂质, 应加入的试剂是 ( ) A、氯水。苏教版化学必修1高中铁、铜的获取及应用之二
相关推荐
装置进行了改进 , 将其中的玻璃管改成了球形干燥管 , 除起冷凝作用外 , 另一重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实验步骤 】 (1)按丙同学选择的装置组装仪器 , 在试管中先加入 3 mL 乙醇 , 并在摇动下缓缓加入 2 mL浓硫酸充分摇匀 , 冷却后再加入 2 mL冰醋酸; (2)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3)在试管 ②
易失电子的金属性较强 , A不正确; B项中钠首先要跟 MgCl2溶液中的水反应 , 无法置换出 Mg,B不正确; Mg和 Al与水反应都要加热 , 且现象都不明显 , C不正确; D正确。 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 比较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 , 其实质是看元素原子得到电子的难易程度 , 越易得电子 , 非金属性越强。 1. 从元素原子结构判断 (1)当电子层数相同时 , 核电荷数越多 , 非金属性越强
电子数目由 1个增加到到 2个,而达到稳定结构 原子序数 电子层数 最外层电子 数 达到稳定结构时最外层 电子数 1~ 2 1 1→2 2 3~ 10 2 1→8 8 11~ 18 3 1→8 8 结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变化 1.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排布规律 从表中的数据看,你认为元素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呈现什么规律性的变化 ? 观察与思考: 原子序数 原
)2 +CaCl2 实质上是 Mg2++2OH= Mg(OH)2 过滤得到的氢氧化镁沉淀用什么 去中和,写出发生的反应。 Mg(OH)2 +2HCl= MgCl2+H2O 三、镁的性质 观察镁,根据金属的通性你能说出镁的 哪些物理性质。 镁的物理性质: 银白色、有金属光泽,密度小,电和热的良导体 合金特性: 硬度、强度大 推测镁单质可能有的化学性质。 (可以从原子结构角度分析) 〖 实验 1〗
O3+ 2 A l = = = = =高温2 F e +Al2O3。 (2 )F e3 +被 Fe 、 Cu 、 I-等还原为 Fe2 +,如 2 F e3 ++Cu == = 2 F e2 ++ Cu2 +。 特别提醒: (1)不同价态的铁及铁的化合物在相互转化时 , 注意所用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强弱不同。 (2)亚铁盐保存时 , 为了防止被氧化为铁盐 , 通常在溶液中加少量还原铁粉或铁钉。 例
3 或 NaHCO3 △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转化 Na2CO3+CO2+H2O =2NaHCO3 2NaHCO3= Na2CO3+CO2↑+H2O 怎样鉴别 碳酸钠 和 碳酸氢钠 ⑴ 加热固体。 产生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 的是碳酸氢钠。 2NaHCO3 = Na2CO3 + H2O + CO2 △ (2)在溶液中加入相同浓度的盐酸, 反应剧烈 的是碳酸氢钠。 CO32 + Ca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