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化学必修1高中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之一内容摘要:
特征 除杂试剂 OH Ba2+ CO32 Na+ Na+ Cl 过量的 除杂试剂 CO32 Na+ H+ Cl H+ Cl 控制 pH Na+、 Cl 除去粗盐中可溶性杂质,试剂的加入顺序共有几种。 依据是什么。 ( 1) BaCl2—— Na2CO3—— NaOH—— HCl ( 2) BaCl2—— NaOH—— Na2CO3—— HCl ( 3) NaOH—— BaCl2—— Na2CO3—— HCl 依据: Na2CO3在 BaCl2之后加入, Na2CO3除 CaCl2 和 BaCl2。 稀盐酸最后加入。 思考: 将烧杯中混合物静置,先将上层清液转移到过滤器中,然后再将烧杯中的白色沉淀和剩余溶液沿玻璃棒一齐倒入过滤器中。 再向滤液中滴加过量的稀盐酸。 实验现象:滤纸上留有白色沉淀,滤液澄清透明。 滤液中滴加盐酸有气泡产生。 第四步 过滤 将除杂后的滤液倒入蒸发皿中,然后用酒精灯加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溶液,待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 实验现象: 水份蒸发,逐渐析出白色固体 第五步 蒸发 为何选择蒸发溶剂而不用降温析出晶体。 思考: 经过除杂后得到的食盐水可直接用于 氯碱工业,氯碱厂用电解饱和实验水制取 NaOH,可有趣的是电解后的溶液中一般含有 10%NaOH 、 16%NaCl,故需要对电解后的溶液进行脱盐处理,以得到较纯净的 NaOH。 请你帮忙解决这个问题,只要求简单说出操作方法。 电解后的溶液 蒸发 过滤 NaCl固体 NaOH溶液 固体 NaCl和NaOH溶液 交流讨论 查溶解度 现有硝酸钾和氯化钾固体混合物 50克,其中 氯化钾 的质量分数为 10%,请设计方案提纯 硝酸钾。 实验设。苏教版化学必修1高中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之一
相关推荐
器中有一种在其他组分离时无需使用,这种仪器是 ________。 (3)上述四组分离时需使用酒精灯的有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填序号 )。 【 解析 】 依据每组混合物中各物质的物理性质 (溶解性及熔 、 沸点 )的差异进行分离。 ① 中食盐易溶于水 , 沙子难溶于水 , 可用过滤法分离。 ② 中 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很大而 NaCl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很小 ,
O42 除杂不用稀硝酸 化学方程式为 ( NH4) 2SO4 + BaCl2==BaSO4 + 2NH4Cl 取样并向内加 稀 HCl、 BaCl2溶液,若生成白色沉淀,证明该试样中含有 SO42。 SO42的检验(硫酸盐) ● 不能用稀硝酸,也不能用 Ba( NO3) 2 思考: 某白色晶体可能是硫酸铵,怎样证明。 实验方法: 根据焰色反应所呈现的特征焰色,可检验金属或金属离子的存在
结 论 3. 振荡前:上层是橙色 下层是无色 振荡后:上层是无色 下层是棕红色 溴在 CCl4中的溶解度远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 水和 CCl4互不相溶 2. 溴水在上层 CCl4在下层 1. 分 层 CCl4的密度比水大 2. 已知硫酸钡既难溶于水又难溶于酸, 现有含硫酸钠的粗食盐,请设计实验方 案提纯氯化钠。 1. 已知氢氧化镁难溶于水,现有含氯化 镁的粗食盐,请设计实验方案提纯氯化钠
交界处有一狭长山谷,每当牧民和牲畜进入后, 风和日丽的晴天顷刻间电闪雷鸣,狂风大作,人畜往往遭雷击 倒下。 奇怪的是这里的牧草茂盛,四季常青,被当地牧民称为“ 魔鬼谷 ”。 你能用化学方程式及必要的文字叙述解释 “ 魔鬼谷 ” 牧草茂盛、四季常青的原因吗 ? 1.一氧化氮( NO) ( 1)物理性质 常温下为 无色、无味的气味 , 不溶于水。 在大气中达到一定浓度时 有毒 ,
时作业 1 .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人们逐渐认识到, NO 在人体内起着多方面的重要生理作用。 下列关于 NO 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 . NO 是具有刺激性气味的红棕色气体 B . NO 是汽车尾气的有害成分之一 C . NO 在人体的血管系统内具有传送信号的功能 D . NO 能够在人体血红蛋白结合,造成人 体缺氧中毒 A 2 .造成光化学烟雾的有害气体主要是 ( ) A
喷泉 ( 2 ) 打开止水夹 , 用手 ( 或热毛巾等 ) 将烧瓶捂热 , 氨气受热膨胀 , 赶出导管内的空气 , 氨气与水接触 , 即形成喷泉 ( 3 )12 2 . 4 m o l L- 1 12 2 . 4 m o l L- 1 课时作业 1 . 右图的装置中 , 干燥烧瓶内盛有 某种气体 , 烧杯和滴管 内 盛放某 种溶液。 挤压滴管的胶头 , 下列 与实验事实不相符的是 ( )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