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6课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2内容摘要:

与 同 “ 欤 ” ,表反问语气 . 宾语前置句 :安见方六七十 ,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 师生春游图 不像其他三人汲汲于仕途 ,只想在礼乐教化上发挥点作用 , 认为在乱世中不能推行正道 ,因此要洁身自好 . 志向高洁 , 洒脱高雅 ,淡泊于功名 ,安贫乐道 ,不求闻达 ,卓尔不群 . 言 志 各展抱负 子 路 : 哂之 冉 有: 叹之 公西华 : 惜之 曾 皙: 与之 评 志 子路言志之后 ,孔子为什么对子路之志要 “ 哂之 ?” 赞赏坦率发言 , 委婉批评 《 礼记 》 : “长者不及 ,勿谗言 .” “ 为国以礼 ,其言不让 ” 对冉有和公西华的评价是 : 冉有尽管态度很谦逊 ,但所谈也是国家大事 ,志趣 可取 . 公西华多才善辨 ,言谈谨慎 ,态度谦虚 ,尽管他甚是 贬抑 自己 ,但孔子是深知他的才干的 , “赤也为之小 ,孰能为之大 ?”指出应 实事求是 ,对自己作出正确的估价 古人曰 : “宁为太平犬 ,莫作乱世民 .” 社会安定、国家自主、经济稳定、天下太平、每个人都享受了真、善、美的人生 . 孔子的自由民主 一个大同世界的理想 治国之道 晚年政治上不得志便专心致力于文化教育事业 “ 用之则行 ,舍之则藏 ” 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个人言志的前提是“ 如或知尔 ” ,也就是 “ 用 之 ” ,他们三个可以各 “ 行 ” 其志 ,这体现儒家的复杂性和包容性 . 孔夫子深感他的主张难以推行 ,以为诸侯已经 “ 舍 之 ” ,面对这样的现实 ,就应该 “ 藏 ”了 .孔子考虑到自己的处境 , 认为从政治国的路没有机会走 ,那就和人办教育吧 . 评 志 借评传志 总结: 本文是孔子 “ 因材施教 ” 的范例 ,通过孔子和四位学生的谈话 ,以言志 为线索 ,写出了学生们的志趣、性格 ,表达了孔子的思想、态度 . 知识点归纳 一、通假字 鼓瑟 希 ( 稀 ) 莫 春者( 暮 ) 唯求则非邦也 与 ( 欤 ) 二、词类活用 端 章甫 (名词作动词 穿着礼服 、 戴着礼帽 ) 鼓 瑟希(名词作动词 弹奏 ) 风 乎舞雩(名词作动词 吹风、乘凉 ) 赤也为之 小 ,孰能为之 大 (形容词作名词 小事、大事 ) 曾皙 后 (方位名词作动词 落在后面 ) 三、文言句式 不 吾知 也(宾语前置) 则 何以 哉(宾语前置) 尔 何如。 (宾语前置) 何伤 乎。 (宾语前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