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6课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2内容摘要:
与 同 “ 欤 ” ,表反问语气 . 宾语前置句 :安见方六七十 ,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 师生春游图 不像其他三人汲汲于仕途 ,只想在礼乐教化上发挥点作用 , 认为在乱世中不能推行正道 ,因此要洁身自好 . 志向高洁 , 洒脱高雅 ,淡泊于功名 ,安贫乐道 ,不求闻达 ,卓尔不群 . 言 志 各展抱负 子 路 : 哂之 冉 有: 叹之 公西华 : 惜之 曾 皙: 与之 评 志 子路言志之后 ,孔子为什么对子路之志要 “ 哂之 ?” 赞赏坦率发言 , 委婉批评 《 礼记 》 : “长者不及 ,勿谗言 .” “ 为国以礼 ,其言不让 ” 对冉有和公西华的评价是 : 冉有尽管态度很谦逊 ,但所谈也是国家大事 ,志趣 可取 . 公西华多才善辨 ,言谈谨慎 ,态度谦虚 ,尽管他甚是 贬抑 自己 ,但孔子是深知他的才干的 , “赤也为之小 ,孰能为之大 ?”指出应 实事求是 ,对自己作出正确的估价 古人曰 : “宁为太平犬 ,莫作乱世民 .” 社会安定、国家自主、经济稳定、天下太平、每个人都享受了真、善、美的人生 . 孔子的自由民主 一个大同世界的理想 治国之道 晚年政治上不得志便专心致力于文化教育事业 “ 用之则行 ,舍之则藏 ” 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个人言志的前提是“ 如或知尔 ” ,也就是 “ 用 之 ” ,他们三个可以各 “ 行 ” 其志 ,这体现儒家的复杂性和包容性 . 孔夫子深感他的主张难以推行 ,以为诸侯已经 “ 舍 之 ” ,面对这样的现实 ,就应该 “ 藏 ”了 .孔子考虑到自己的处境 , 认为从政治国的路没有机会走 ,那就和人办教育吧 . 评 志 借评传志 总结: 本文是孔子 “ 因材施教 ” 的范例 ,通过孔子和四位学生的谈话 ,以言志 为线索 ,写出了学生们的志趣、性格 ,表达了孔子的思想、态度 . 知识点归纳 一、通假字 鼓瑟 希 ( 稀 ) 莫 春者( 暮 ) 唯求则非邦也 与 ( 欤 ) 二、词类活用 端 章甫 (名词作动词 穿着礼服 、 戴着礼帽 ) 鼓 瑟希(名词作动词 弹奏 ) 风 乎舞雩(名词作动词 吹风、乘凉 ) 赤也为之 小 ,孰能为之 大 (形容词作名词 小事、大事 ) 曾皙 后 (方位名词作动词 落在后面 ) 三、文言句式 不 吾知 也(宾语前置) 则 何以 哉(宾语前置) 尔 何如。 (宾语前置) 何伤 乎。 (宾语前置)。苏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6课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2
相关推荐
届国际计量大会规定了七个基本物理量及其单位 摩(尔) 度量对象: 分子、 原子、 离子、 质子、 电子、 中子、 微观粒子: 以及它们的特定组合 微观粒子 下列叙述是否正确 摩尔是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摩尔是物质的质量单位 摩尔是物质的数量单位 判断 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 物质的量是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 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 1mol苹果 1mol O 1mol花粉颗粒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摩尔质量为。 1molO含有 个 O, 质量为 , O原子的摩尔质量为。 18gmol1 18gmol1 1023 16g 16gmol1 二、摩 尔 质 量 练 习 求 ,其中 O原子数。 m( H2O) = n( H2O) M( H2O) = 18gmol1 = N( O) = n( O) NA = 1023mol1 = 1023 = n( H2O) NA 二、摩 尔 质 量 练 习
届国际计量大会规定了七个基本物理量及其单位 摩(尔) 度量对象: 分子、 原子、 离子、 质子、 电子、 中子、 微观粒子: 以及它们的特定组合 微观粒子 下列叙述是否正确 摩尔是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摩尔是物质的质量单位 摩尔是物质的数量单位 判断 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 物质的量是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 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 1mol苹果 1mol O 1mol花粉颗粒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 散文发现了 人性的美好。 荒林 《 张洁 〈 拣麦穗 〉 赏析 》 阅读张洁的 《 拣麦穗 》 ,既有 清纯美好 的感受,又有一种想哭的感觉。 评论家评张洁的 《 捡麦穗 》 典型例题: 2020年广东卷 《 河的第三条岸 》“结合作品,请简要分析 ‘ 母亲 ’ 这一人物形象。 ‛ 第一: 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
(治理国家),愿学 焉(语气词)。 宗庙 之事,如会同 , 端( 名作动 )章甫( 名作动 ) ,愿为小相 焉 (语气词 )。 ‛ 孔子又问:‚公西赤,你怎么样。 ‛ 公西赤回答说:‚我不敢说能 胜任 ,只是愿意学习。 或者 诸侯宗庙祭祀 的事务,或者诸侯会盟朝见天子 ,我愿意 穿着礼服, 戴着礼帽 ,做一个小小的赞礼官啊。 ‛ 2020/12/25 能在诸侯举行祭祀或会盟时担任一个 “ 小相
译: 治理国家要用礼仪,(可是)他得理不让人,因此笑他。 D.安见方六七十如一六十而非邦也与。 译: 怎见得方圆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就是国家大事呢。 弟子站,孔子坐 “得理不让人 ” 改为 “ 讲话不谦虚 ” 怎见得方圆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就不是国家大事呀。 B 侍坐 孔子诱导言志: 平等民主。 四子言志 子路: 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鲁莽直率,好胜自诩。 冉有: 可使足民。 谨慎谦逊,不卑不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