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6课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3内容摘要:
(治理国家),愿学 焉(语气词)。 宗庙 之事,如会同 , 端( 名作动 )章甫( 名作动 ) ,愿为小相 焉 (语气词 )。 ‛ 孔子又问:‚公西赤,你怎么样。 ‛ 公西赤回答说:‚我不敢说能 胜任 ,只是愿意学习。 或者 诸侯宗庙祭祀 的事务,或者诸侯会盟朝见天子 ,我愿意 穿着礼服, 戴着礼帽 ,做一个小小的赞礼官啊。 ‛ 2020/12/25 能在诸侯举行祭祀或会盟时担任一个 “ 小相 ”。 公西华(赤) 谦恭有礼, 娴于辞令。 志 : 性格 : 侧重以礼治邦 2020/12/25 •子路 : 侧重强国 •冉有 : 侧重富民 •公西华 : 侧重以礼治邦 但都愿意在仕途 上创一番事业 . 都是参加 政治 . 志向 虽各有侧重 , 回答 曾 皙 (点) 2020/12/25 ‚ 点,尔何如。 ‛ 鼓瑟 希 , 铿尔 ,舍瑟 而(表顺承) 作 ,对曰:‚ 异 乎 三子者之 撰。 ‛ 子曰‚何 伤 乎。 亦各言其志也。 ‛ 孔子又问:‚曾点,你怎么样。 ‛ 曾点将弹瑟的声音逐渐变 稀疏 ,接着 铿的一声 ,放下瑟 直起身子回答说:‚我 和他们三位的 才干不同呀。 ‛ 孔子说:‚那有什么 妨害 呢。 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 ‛ 2020/12/25 • 曰:‚ 莫 春者,春服 既成 ,冠( gu224。 n)者 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浴 乎 沂( y237。 ), 风 乎舞 雩 ( y),咏 而(表修饰)归。 ‛ 夫子喟然叹曰:‚吾 与 点也。 ‛ 曾点说:‚ 暮 春时节,春天的衣服 已经穿上。 我和五六位 成年人 ,六七个青少年, 到 沂河里 洗洗澡 ,在舞雩台上吹吹风 ,一路唱着歌儿回来。 ‛ 孔子长叹一声说:‚我 赞成 曾点的想法啊。 ‛ 、 二、四个学生分别讲自己的志向。 2020/12/25 暮春时节,脱下冬衣,穿上春衣,和五六个20岁的成年人,带着六、七个少年,在沂水边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回来。 曾 皙 (点) 洒脱高雅 从容淡定 志 : 性格 : 春游图 2020/12/25 孔 子 曾皙 子路 冉有 公西华 (仲由) (点) (求) (赤) 哂 与 赞 惜 2020/12/25 三子者出,曾晳后。 曾晳曰:‚夫三子者 之 言 何如。 ‛ 子曰:‚亦各言其 志也已矣。 ‛ 曰:‚夫子 何 哂由 也。 ‛ 曰:‚为国 以 礼, 其 言不 让 , 是故 哂 之。 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个人都出去了,曾点留在后面。 曾点问:‚他们三位 的话 怎么样。 ‛ 孔子说:‚也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 ‛ 曾点说:‚您 为什么 笑仲由呢。 ‛ 孔子说:‚ 用 礼治理国家, 他。苏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6课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3
相关推荐
…… 散文发现了 人性的美好。 荒林 《 张洁 〈 拣麦穗 〉 赏析 》 阅读张洁的 《 拣麦穗 》 ,既有 清纯美好 的感受,又有一种想哭的感觉。 评论家评张洁的 《 捡麦穗 》 典型例题: 2020年广东卷 《 河的第三条岸 》“结合作品,请简要分析 ‘ 母亲 ’ 这一人物形象。 ‛ 第一: 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
与 同 “ 欤 ” ,表反问语气 . 宾语前置句 :安见方六七十 ,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 师生春游图 不像其他三人汲汲于仕途 ,只想在礼乐教化上发挥点作用 , 认为在乱世中不能推行正道 ,因此要洁身自好 . 志向高洁 , 洒脱高雅 ,淡泊于功名 ,安贫乐道 ,不求闻达 ,卓尔不群 . 言 志 各展抱负 子 路 : 哂之 冉 有: 叹之 公西华 : 惜之 曾 皙: 与之 评 志
届国际计量大会规定了七个基本物理量及其单位 摩(尔) 度量对象: 分子、 原子、 离子、 质子、 电子、 中子、 微观粒子: 以及它们的特定组合 微观粒子 下列叙述是否正确 摩尔是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摩尔是物质的质量单位 摩尔是物质的数量单位 判断 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 物质的量是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 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 1mol苹果 1mol O 1mol花粉颗粒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译: 治理国家要用礼仪,(可是)他得理不让人,因此笑他。 D.安见方六七十如一六十而非邦也与。 译: 怎见得方圆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就是国家大事呢。 弟子站,孔子坐 “得理不让人 ” 改为 “ 讲话不谦虚 ” 怎见得方圆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就不是国家大事呀。 B 侍坐 孔子诱导言志: 平等民主。 四子言志 子路: 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鲁莽直率,好胜自诩。 冉有: 可使足民。 谨慎谦逊,不卑不亢。
研读文本 1 12节,体会“我”家化装舞会的奢华 现舞会的。 分别有怎样的特点。 活动三: 研读文本 15节,体会另外一场化装舞会的特点。 她有何特点。 活动四: 通过讨论体会社会的贫富差距和作者的写作风格。 讨论:作者为何在文中花那么多笔墨来写“我”家的化装舞会。 活 动五:合作探究 进一步理解文章主题 【问题一】作者为什么称那妇女为
会上。 妇女找来了。 第三层( 18)舞会后。 写舞会之后揭开谜底,原来来到舞会与作者会面的妇女是家里的女仆扮演的。 提问:如前所述,以 “ 化装舞会 ” 为核心的童年往事对作者的人生有影响,那么产生了什么影响。 (用原文答) 贫富 差距 探讨 结合自身认识或上网查阅资料,谈谈你对富贵与贫穷的看法 总结 这件事让作者第一次知道了贫富的差距。